影片的想象力真的很棒,整个文革年代的时代特征把握得特别好,我想创作者不可能是个像我一样的年轻人,一定是个我父亲辈的,一定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比如开始追逐年轻人的那个吹哨子的人,他不会是凭空想象的;而那台120的相机实在是太经典了。只有经历的那个年代的人,回忆中的感觉才会那么阳光明媚和让人充满向往,因为那时实在是压抑呀。的确,有人说有点像《阳光灿烂》,有一点,但更浪漫了些,好歹是动画嘛。
我不懂动画,可是从技法上看,我一点看不出中国的动画水平差在哪?我是说这真是一部高质量的动画片,自《大闹天宫》后,这可能是给我印象最深的国产动画了。影片始终在运动中,有人说有些宫崎骏的风格,我自己觉得像香港方面的制作风格。
同学说,为什么不是彩色而只是黑白的?但我说黑白的更好,回忆那个年代不会那么有那么多的色彩,而且如果是彩色动画,必定要有更多的细节去表现,而对于这样一个纯粹以想象为主要内容的短片来说有些和主题不符。所以,黑白真的很棒。
其中有一架纸的飞机,是影片里我认为和那架120相机一样精彩的一样道具。影片中精彩的运动表现几乎都是以这个纸飞机为主角的。
而电影里的静画面也很精致,比如那个男孩透过玻璃和窗外的雨望着那个对面窗里的女孩的镜头;还有对120相机镜头的特写,反射出的画面;视角很新颖。
影片结束时,掌声非常热烈,非常热烈。还有人叫好。这是那天下午除了后面的《犯罪分子》外最热烈的掌声。
《犯罪分子》好就好在它的叙事,这是几年难得一见的比较合格的一部毕业作业。我想在电影学院学了几年导演,讲一个故事应该有自己的方法,让观众能明白的方法。《犯罪分子》每分钟都在叙事,除了“拔萝卜”那个段落是稍有情绪性和意识段落,但即使这个段落也是为更好的叙事做了铺垫。
据说由于有些戏被删掉,所以看上去叙事上还是有问题的,比如和小张的关系,没有更加明确,而最初的剧本不是这样一笔带过的。
后面的《霞飞路》是隔3年后的一部毕业作业。说实话,有些惨不忍睹,虽然我是主创之一,但我还是要承认,这部片子的毛病太多了。最根本的就是叙事问题,因为根本没有什么故事嘛,就是一个面临高考的男孩一直暗恋一个女孩而又没有结果,完了。什么矛盾冲突都没有的。里面大段的MTV段落实在无意义的很,这我一直没有当面和导演说,我想状态的东西谁都能拍,我扛着机器走在大马路上开机关机而已,因为我们当时的确就是这样拍的,仿佛镜头挺漂亮,可是问题是没有内容呀。
你看人家《小武》,那是真正的电影,有人竟然说那是记录片,天哪!他那个片子里哪个镜头不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每个小细节,仿佛正常其实都是有意义的。只是拍的脏了一点,这得承认。
再看《霞飞路》,这样的电影,用了16mm,前后总共投资花了10万多,导演自己家里出资就得3万多,如果是我,电影拍成这样,我承认失败。《犯罪分子》35mm,一共15万,实拍7天。5万的阿荣大包干,5万的拍摄费用,5万的后期,非常好。说实话这次《霞飞路》让我也有些失望。
因为它仿佛看上去不错,但不值得推敲。感觉导演自己自己怀旧了一把,拍出个东西只有他自己最感动。我想要是一部电影能让观众比导演还感动那一定是部成功的电影。
听说在上海的另一部已拍完的同学老师反应都不错,是用35mm拍的,我等着看吧。
fours616
转自新浪影行天下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