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 区域医疗 建设的 方法学
(2011-01-29 10:25:36)
标签:
数字医疗区域医疗医改卫生信息化电子健康档案ehrit |
分类: 数字医疗 |
什么是区域医疗?它的核心是给老百姓建立维系一生的终生电子健康档案(EHR),然后这份档案可以在一个区域内不同医疗机构、医疗IT公司、医保、卫生主管机构、社区医生等环节之间,获得数据的动态更新,在保密的基础上,不同的使用者获得不同的访问授权。这里老百姓是最重要的受益者;其次是政府可以获得流行病等实时统计数据;再次是医院可以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疗流程。
近几年,区域医疗的火爆程度,从历届医疗信息化大会的参与程度,可见一斑。但似乎整体进展缓慢。我认为这是一个涉及众多角色的生态问题,是一个复杂系统。不同的角色,各自的利益和出发点不一样。2011.1.26 日焦点访谈报道的,医改下拨的用于给老百姓建立健康档案的体检经费,经层层盘剥,最后医生对档案造假就是生动的一例。至于作为主要推动者的各级医院(尤其是三甲医院),让它主动分享它的电子病历等就医记录,就更难了!这里需要方法学!
以下是我对于如何推动 区域医疗 的一些个人观点:
原则:自底向上;从易入难;以农村包围城市;以老百姓带动医院;
策略:
1、从社区医疗入手,标准化社区,傻瓜化社区医生工作站,给老百姓建“活”的基础健康档案
2、所谓“活”的基础健康档案就是社区医生与老百姓真正的互动!实时更新的档案,真心的关怀,这个是区域卫生局可以努力实现的;
3、服务可以使用云计算,老百姓上网可以与社区医生沟通;
4、社区医生工作站要标准化、傻瓜化、智能化,系统可以辅助医生做初诊;
5、在以上基础上,加强社区与医院的远程医疗、双向转诊;
6、形成强大的 区域 老百姓 基础健康档案库,并真正的运转起来。(这是与 医院叫板 的重要条件)
在此基础上,政府可以做的:
1、与医院评审挂钩;
2、与医保挂钩;
3、用以上两点来考核大医院的信息化标准化,促使大医院 改革 他的 IT 设施,能与 区域健康档案库 实现互联互通。
4、方法上,鼓励积极的医院先联结,树立标杆。
5、有了第一家,就有第二家,当二甲以下都连入后,三甲会不连?
你会发现,最终的驱动力,来自百姓需求的满足,百姓服务的改善。大医院因为不愁病人,所以变革意识是最弱的,只能放在最后。这就是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农村包围城市的 真谛。
政府要学学:好大夫 网站是怎么做的!
好大夫先用简单的医院介绍、名医介绍及出诊时间,吸引到用户来访问,当用户访问量很大时,就可以吸引医生上来。现在连 协和 的医生都整天上 好大夫 去回答问题!所以,困难总能撬动,需要方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