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陌生的字词

(2008-07-22 23:48:49)
标签:

语词

杂谈

分类: 语词乱炖

盯着一个字或者一个词看久了,那字词会突然变得不认识。

 

我做过专业校对,那阵儿常遇到这种情形。每逢此时,我会莫名地兴奋,纵容自己在那种恍然状态多沉溺一会儿——我喜欢那种熟悉的事物突然陌生到虚的感觉。

 

这种陌生化现象,与注意力有关,从科学角度可以解释清楚。不过对于字词还有另一种陌生感,就不仅仅是科学问题,还与语言文字的发展史以及整个人文历史有关。

 

我们每天说话、阅读、写作,使用成千上万的字词。很多使用极为频繁,熟视无睹的,一旦细究起来,都会产生陌生感。

 

比如我们常会说到“世界”“社稷”“切磋”“琢磨”。都是把它们当成词汇的最小单元在用——“世界”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社稷”指国家;“切磋”“琢磨”指互相研究,互相学习长处,纠正缺点,诸如此类。然而,深入一步就会发现,它们其实分别都是两个词的组合——

 

“世”为迁流,“界”为方位;“世”属时间范畴,“界”则是对方位的界定。“世界”是由“世”与“界”组成的。“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完全不一回事儿,只是古时君主常常把这俩神搁在一起拜祭,后来才把它们联在一起表意国家。

 

“切”和“磋”最初是先人们鼓捣动物骨角,将之变为工具或者首饰的不同手段;“琢”和“磨”则是先人们鼓捣玉石,将之变为工具或者首饰的不同手段。《诗经》里有著名的句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可见,现代汉语中的“琢磨”“切磋”同样都是可以再拆分的组合词。

 

这样的例子,在现代汉语中举不胜举,概因汉语言词汇在初创阶段,大多是单字词,后来随着社会越来越复杂,常用词汇才变成了以双字词为主。

 

当然,肯定不是所有双字词汇都可以再拆分,比如,现代汉语中很多外来语词汇,就都是独立的最小组词单元构成,作家阿城曾举过例子,如“典型”“肯定”“自由”“条件”“流行”“认为”“解决”“调节”“紧张”等等,这些词都是从日文引进的。阿城举完这些例子,笔锋一转戏言道:“如果我们将引进的所有汉字形日文词剔除干净,一个现代的中国读书人几乎就不能写文章或者说话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淘旧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