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学年,关于Zach转不转园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的次数越来越频繁。考虑孩子适应新环境的诸多负面,我一直持反对票。可是近来,我的意志在慢慢瓦解…
…
首先交代,Zach现在上的这所双语园,是北京首家有涉外资质的幼儿园。当初,我也是经过综合评定才选择的。实际情况,也没太大出入:孩子的安全是放心的,生活习惯的培养也不错。原来我以为这两个基本点过关就可以了,但有些细节,真的不容忽视。
以白描的方式描述若干小情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老师。升中班的第一天,我去接园。看见中文主课老师在递送,但孩子不是Zach班的,觉得奇怪,就上前打招呼。她说调班了,就不愿再搭话,似乎刻意拉开距离。
我匪夷所思,此番举止像什么?去买车,销售信誓旦旦,笑容开花。提车三个月后,热情无比的销售就把我变成了限制级别:对不起,你所呼叫的号码不能为你服务。为什么?怕打扰啊!是个车,免不了出个故障、有个理赔什么的,要咨询啊,多烦呐!
老师这般的熟悉变陌生,是不是也是“怕打扰”呢?
我略微想了一下,但没深想。好在Zach没表现出更换老师的不适应,我也就不追溯了。
请假。通常给Zach请病假,我都是发短讯,以免打扰老师上课。
前两年,老师的回复都让人心暖不已:哎呀,小Zach又受罪了,真可怜!或是:这几天没有新课,在家里休息正好。
后来慢慢减为:好。或知道了。
甚至,有时候不回复。
我大概回忆了一下,唯有一次是老师主动打电话过来询问的。当时,好似学费没有及时交,是这个原因吗?担心我们不再去了?
我真不愿意这样想,好似小人揣度之心。可怎么解释现在的种种。反正我开始都把一年的学费交了。因此就放心大胆了吗?或者这样理解,孩子多了,耐心也随着教龄的增长减少了。可一起相处两三年了,嘘寒问暖也用考虑再三吗,何况对天真的孩子。
不懂… …
英语。小小班结束的时候,当时的外语助教说:Zach的二十六个字母还说不全乎。我并没放在心上。一来我认为男孩子心智成熟的玩,教育专家也提醒男孩子不要太早上学。二来我认为中文基础更重要,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补课也来得容易些。
但是升到小班,
Zach提出不想上英语课了,不喜欢teacher了。我以为孩子落课太多,有“挫折”感。碰见他班小朋友,竟对我说:Zach英语什么都不会。顿时,我觉得太诧异了,孩子会有什么偏见,那不是授予成人之口吗?原来Zach是“受伤”了。
再说他果真什么都不会吗。在家抱着洪恩,他能点读一两个小时。于是我找老师谈了话。情况似乎有些好转,Zach回家后会高兴的指着小贴画:这是Teacher奖给我的。
可是今天,Zach又提出不想上英语课了,不喜欢teacher了。
我觉得这个问题得好好谈谈,把他抱在膝上坐下。
“为什么不喜欢teacher?”
“他老是很大声音,看见我们:hi
夫得怒,(afternoon)……”Zach比划着,有点激动。那个teacher授课时动劲的确很大,有小朋友喜欢,但Zach好像不对路。
“那你喜欢Teacher怎么教?”
“比如说食物,就让小朋友点餐,然后端个盘子过去,上面放着画的卡片或食物模型,用英文说。”
我明白了,情境再现式。看来他是不喜欢teacher的授课方式。
“那你是喜欢kim吗?”
kim也是外教,曾替过一节课。但Zach好似喜欢他,那天回来哼唧个英语歌没完。
“嗯。”他想想,然后点点头。
“Kim在哪个班,我要求给你换班。”
“可是也不行啊,kim在小班。”
“那妈妈再给你找个英语老师,好不好?”
“好。”Zach答应的很爽快。
“那你希望老师教你一个,还是很多小朋友一起学?”
“很多小朋友一起。”
“妈妈,以后每天下午你就来接我去上英语课。嗯,不不,还是这样吧,我们先上一次… …”
“试试是吧!”我替他说完。
他点头肯定。
(Zach的表达沟通能力很强,中文水平在他们班是领先的。不但,而且,尤其,这些连接词他用起来熟练自如,是班上的故事大王。家长们还企图从他嘴里了解自家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因为那些宝贝回去都不和他们交流。)
至此,我已基本了解。剩下的问题是:找老师,还是转园?
我必须尽快作出决定。
转园就好了吗?我不能肯定,中国羸弱的基础教育,到哪里都半斤八两。
找老师,似乎还可控一些。于是,我开始找学科英语机构了。边找边叹气,还不到五岁,教育的各种问题就出来了。
试问,依照我们的学习经历,不都是喜欢老师才喜欢这门课的吗?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不是偏袒。
明天是未知的,但总要有修正的机会才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