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孩子“吃饭难”变得难上加难?

标签:
正面管教 |
分类: 正面管教 |
他经常在吃饭时无法安静的坐着,焦躁不安。我们已经推断,他通过这个行为来反抗母亲的要求,并让她忙于照顾自己。
我们经常在食欲不佳的孩子身上观察到这个行为机制,他们通过这个行为让父母生气,结果是妈妈常常专门给他们烹制专门的食物,或者对他们不住哄劝,提醒,甚至威胁。
R女士就是这样的母亲,她总是容易为汤姆食欲不振这件事抓狂。她过强的义务和责任感不允许她对孩子没有吃饱而坐视不管。于是,她让自己屈从于孩子的需求,同时试图使孩子屈服。
你的孩子有没有“吃饭的时候无法安静地坐着,焦躁不安”的现象?你知不知道,你一而再、再而三的哄劝、服务、围着他团团转的反应,而让他的“吃饭难”变得难上加难?德雷克斯对孩子的这个现象,从心理学角度进行了剖析。希望能给妈妈们一些启发。
形成这样行为模式和心理模式的孩子,会把这个关系带进学校和教室,相信只有成人对自己不断提醒、哄劝、催促等,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归属感和价值感。他们甚至会通过表现自己“很弱,没有能力”来获得老师的“特殊关注”。结果形成恶性循环,结果是孩子真的越来越没有能力,无法独立。
【正面管教体系】
“正面管教”体系基于“个体心理学”理论,四十年前创建于美国。正面管教为了帮助家长解决孩子挑战而设计:能让身心疲惫的育儿过程,转化为家长和孩子都放松、享受的美好过程。
【正面管教课堂】
“正面管教”课堂是“体验式学习”,而非传统说教型学习。通过以个体心理学为基础的主动“体验式活动”,让学员直接认知、欣然接受、主动参与、立即练习新知识及能力,能达到90%学习吸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