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天的课程改进 + 家长辅导员资质

(2011-11-18 12:24:41)
标签:

少儿

美国

管教

语言

周二

正面管教

英文

家长

英语

论文

孩子

学习

费用

分类: 正面管教
周二上完课,我觉得很不错,搭档C也说“很成功”。但我们收到的反馈和我们的感觉却不同。有位妈妈觉得“不太明白,好像是随便聊天”。这在我心里搅起了波澜,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

今天周五的课两个小时,11点下了课,没人离开,大家还在讨论。当一位妈妈分享了她现在面临的挑战,其余家长要么给出理智实用的建议,要么思考。最后终于离开时,一位妈妈跟我们说:“真的挺受启发。”

这个改变,正是我从第一堂课后学习到的。我和C应用了“正面管教”的精髓之一:Mistakes are wonderful chances to learn(差错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改进一:课程主题的告知

之所以没有讲课程主题,是要让家长体会“茫然”的感觉。但作为第一堂“示范课”,“茫然”会令家长不知所措,不想继续参加 -- 对孩子也一样,当孩子觉得“茫然”时,本能反应是“停”。

今天的课,我开始没有告诉家长们主题。第二堂课时,我提出这个问题,果然很多家长也觉得“茫然”,但也有几个家长自己领悟出了今天的主题。而当我清楚地说出来,并且说出下一次课主题,以及需要使用的hand out时,所有人都觉得“很明白,很踏实、容易执行”。

对孩子也相同 -- 当孩子提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她们的心里也会觉得踏实、明确、容易执行。

原因二:知识实体化

这个课程和咱们传统的教授方式不同,没有课本,没有教材。家长们只会收到课堂上发的几张“hand out”(写有要点的纸)。我还增加了一项内容:根据活动内容,发给每位家长一张黄色的纸条,请家长写下适合自己的“正面语言”或“正面方式”。这个是美国课程里没有的内容

可能对有些周二的家长来说,那不过是一张纸和写了几句口语的纸条(裁剪还不精美),而且还是自己的口语语言。看起来不像一本课本那样,那么有“实体知识感”。

“正面管教家长辅导课”,不是传授理论知识,而是通过一项一项的活动,和一次一次的讨论、分享,将“正面管教”的书本理论,自然而然地由实践(活动、讨论、思考),在每位家长头脑中,上升为自己的“正面管教理论” -- 这样的“理论”才会深深植根在心里,不会消失忘记。

这一点我周二时没有说。而今天,我在发黄色纸条时详细做了解释。所以今天的家长在写纸条的时候感觉郑重了很多。

我们甚至把两、三堂课后的一项内容,“写自己”,放在了今天。因为很显然,家长们的“头脑之门”已经打开了,已经开始思考 -- 这是最好的时刻。

原因三:知识点的深度

周二有些家长可能会有“广而泛”的感觉;而今天周五的家长则可能会感觉“看到了这个问题症结所在”,并开始思索解决方法。

“正面管教”是基于美国教育模式、行为习惯、性格共性的体系。相对来说,美国文化鼓励美国人表达自我、展示个性。而我们的文化鼓励含蓄、整齐划一。两种文化将人们的思维引向两个方向:前者是独立思考得出结论,后者是获取被给予的思想。

那么我不能把问题或者知识点展示给家长就结束,那样并不能达到“自己思考并得出结论”的效果。我需要在“启发思考”上加深。

例如在“正面语言”这个点上,周二我们做了“高高在上的父母”活动,家长们都体会到了“孩子”的感觉,开始明白“高高在上的负面语言”对孩子会起到什么样的负面效果,希望家长能够思索正面语言。接下来,我就开始了“给孩子选择”的环节。

而今天,我们在“负面语言”和“正面语言”花了不少时间。我们把在场的每位家长常说的“负面语言”一一写出来,又做了“高高在上的父母”,家长一下子体会到不同程度的负面语言,给孩子带来的感觉。好几位家长很自然地领会到:在这样下去,就发展成动手打孩子了 -- 而我们不要做这样的妈妈。

然后我们做了“要和不要”的体验活动,为下一步“正面语言”做了铺垫。果然,但我请家长们把写在白纸上的自己的“负面语言”转化为“正面语言”时,每位家长都不停冒出智慧的火花。有的家长主动把适合自己的“正面语言”写了下来。

在激发家长“正面语言”时,我说的话比周二至少多一倍。

今天我们没有进行“给孩子选择”的环节,支进行了“正面语言”这一个点。当我相信,通过这样“小而深”的方式,来的家长都或多或少找到了自己的“正面语言”,而没有“蜻蜓点水”的感觉。

除了“错误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以外,“正面管教”还有个我很喜欢的精髓:不过分探究原因,而是注重解决问题。

当我被周二课堂效果困扰时,我发现自己在“不停探究原因”,越想越困扰;事实上,我需要的只是一点点信息 -- 有些家长觉得“茫然” 。然后我把自己来回来,着重于解决问题,“那我可以怎么正确地解决/改进?”而不是想“为什么会有这个原因?”

就有了今天显著的变化。

***

我和C目前都是“见习家长辅导员” -- 想要成为“有资质的家长辅导员”,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去美国上两天左右集中的“面对面”培训课;还有一种,像我们这样,远程培训。远程培训需要:

1 从www.positivediscipline.com网站上买全套的英文教材并学习:5张DVD、两大本学习手册、两本英文书、和一盒工具卡片。我和C及年年妈妈共买了三套,我用信用卡付款,又请一位从美国朋友帮忙背回来。我学习这些教材花了将近9个月时间。

2 完成学习手册后面的“Answer Sheet(问卷)”:虽然名称叫做“问卷”,但事实是按照问题的引导,完成一篇论文(英文)。最关键的是,很多问题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回答完成 -- 也就是我们现在正在上的“父母辅导课”。就像医生、律师在拿到从业执照前必须实习并写论文一样。

3 将Answer Sheet发邮件给“正面管教”的两位创始人和她们的“辅导员资质团队”,由她们审阅。她们会随时发邮件,询问探讨。最后通过后,取得“正面管教家长辅导员”资质。

我学习完书本,没有敢马上开始实践。我去上海参加已经取得资质的Susie的课程,有了亲身体验后,我心里踏实下来:可以开始实践课了。

因为我们是“见习辅导员”,来参加的父母就像我们的“小白鼠”,所以我们的收费比Susie的课低(Susie去美国上了面对面的培训课)。用于买教材、教具、租场地、以及以前的费用。我们得到资质后,课程的费用可能会和Susie一致。

现在,我的answer sheet已经写了12页,还剩四分之一。上一篇《“我没知道写汉字这么好玩!”》和今天这一篇课后总结,都是论文的一部分。

我热爱这样的学习方式。亲身实践,自己总结,学到我自己的知识,这是真正的知识。“家长辅导课”也是一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