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二课后总结:为什么要上课?

(2011-11-22 17:02:11)
标签:

正面管教

角色扮演

实践

活动

理论

控制

家长辅导课

孩子

脾气

妈妈

育儿

分类: 正面管教
开始“正面管教”辅导课之前,我有个疑问:我能买到书,我能看书,我能从书里学习,为什么我要去上课?为什么别人要来上我的课?

思考就是课堂

参加了两次Susie在上海的课,我感受到:课堂具有无可代替的生动和趣味,当家长们看到别人家也有同样问题,首先觉得放松安慰了不少,另外家长的“群体智慧”和“正面管教”基本相符,但比书本更具体更个人。

现在我们的课已经上了四次。现在每次课,课间休息时家长们还在探讨,用聊天的方式探讨。今天早上LJ一来,就开始讲她上周末儿子不肯吃饭,她试图把第一堂课的内容用在实践中,但一气上来就忘了等等。大家一边收拾、摆椅子、泡茶,一边听她聊,所有人的脑子都在思考 -- 其实,这时课堂已经开始了。

课间休息时,几位妈妈只是从坐着变成了站着,拿了些零食,喝着茶。聊天的内容还是和课堂有关:我的孩子...,我能感到今天的内容会有用,但我应该怎么把这个内容具体到自己和孩子身上。所有人的脑子都在思考 -- 这时课堂并没有停止。

让家长开始思考,这是正面管教最成功的开始。

(想想我们自己,或我们身边,有多少家长“想都不想就大声吼孩子”,“想都不想就动手打孩子”......?)

实践--理论--实践

今天讲跟孩子共情。认知孩子的情绪。以及认知孩子的情绪前,先认知自己的情绪。

虽然形容情绪的词有褒义贬意之分,但事实上,情绪本身并无对错。我们一起读了《遇见未知的自己》中节选的一段话,从“胎儿出生”的角度了解人类的负面情绪是天生的。正是家长一句一句读出来,这个实践过程,让我们领悟了:不论什么情绪都有原因,没有对的情绪、错的情绪,好的情绪、坏的情绪。

通过“假装不理她”和“至少装出倾听的样子”的活动,两位家长体会到两种态度带给自己显著差别,以及对自己情绪的影响。

第一遍练习“嗯,妈妈知道你觉得...是因为....妈妈猜你希望你觉得....”时,几位家长即使看着墙上的语句,仍然很难自然地把具体情形套进去,流畅地说出这句话 -- 我们又做了“交叉指头”的活动,体会“实践新习惯的开始,是件多么不舒服的事情”。LJ妈妈气起来忘了改变原来的说话方式,也是这个原因。

没有家长为说得不流畅而尴尬 -- 错误是学习的最好机会。

我们稍微换了“场景”,继续这个练习。这次每个家长都说得很棒。

在我们认可孩子情绪之前,要先让自己的情绪平缓。平缓自己情绪的第一步,也是“认知、接受自己的情绪”。这次,我们把句子改成“现在我觉得...是因为...,我希望我觉得...”。家长们可以看着旁边大家一起写出来的“情绪词汇表”,找到合适自己的词。

“说出来觉得舒服多了。”

“以前从来没有这样说过话。”

“没想到可以这样说。”

我们又用Linda正面临的状况做“角色扮演”。两次不同的方式,给“孩子”、“妈妈”、“姥姥”、“姥爷”带来的感觉完全不同。第二次“角色扮演”中,“姥姥姥爷”根本没有需要出面插手,只坐在旁边听就觉得心平气和。

C提出前不久遇到的一个家庭状况,大人之间的事情。我们又实践,效果还是一样。不但没有使原本的情况恶化,还达到了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整个状况向良性发展。

这一次次的活动,以及之后带来的“感想分享”,是书本不能带来的。因为书本不能互动,书本的知识是单向的,一统的。

参与的家长通过一次次的“实践练习”,结合对知识点的讲解,得出自己的“正面管教理论”,可以立刻用在自己家的理论。这样的知识,很难忘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