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增持,增持,再增持

(2008-11-18 15:41:15)
标签:

股票

理财

全流通

大股东

巴菲特

中国

增持,增持,再增持

 


A股市场持续下跌,10月份沪深300指数跌幅超过4分之1,一年以来跌幅超过7成。持续大跌,无数人恐慌割肉逃跑,却有一小批人在持续买入,量很大,而且越跌越买。

上市公司股东连续大规模增持。

根据Wind资讯统计,8月30日以来,截止到11月7日,沪深两市已经有150家上市公司发布增持公司股份的公告,累计增持股份数高达7.5亿股。而这些上市公司计划增持资金上限(不含已经增持)高达524.2亿元人民币。

大股东增持,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市场现象,而预示着中国股票市场的一个颠覆性变化。

 
1、决定股市涨跌的是供求因素

抛开基本面因素不谈,单谈市场面因素。

决定市场价格的最基本因素只有两个:供给和需求。

最近一年股市大跌70%,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担心大小非大规模减持。

“大小非"是指股改後形成的大额或小额限售非流通股,"大非"是指占总股本5%以上的限售流通股,"小非"则是指占总股本5%以下的限售股。大非主要是国有股,小非主要是法人股。

全流通后,从市场整体而言,流通股供给数量将是股改之前的3倍。

但市场需求的资金量没有什么大变化。

结果只有一个,市场严重供过于求,价格只能大跌到原来的3分之1,以形成新的均衡。

有意思的是,仅仅一年,股价普遍跌到只有的3分之1。

股价其实反映参与者对未来的预期,但反映得如此之快,远远快于全流通的步伐,确实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当然对全球经济衰退和中国经济放缓的担忧,加速了市场下跌的速度。

最近最大的一次反弹,9月18到20日,三天上证指数就从最低的1804点猛涨到2258点,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三大政策救市:印花税单边征收、汇金增持三大行、国资委支持央企增持。

印花税的实质影响很小,最重要的原因只有一个:最大的大非,也就是持有国有股最大的央企,其实汇金本质上也是央企,宣布要增持。

大非不但不减持,而且还要增持,不减持在很大程度上化解了市场对流通股供过于求的担心,增持又增加了需求,增加了市场上涨的动力。

所有的市场只服从一个定律:供求定律。

股市也是如此。
全流通时代是产业资本的时代

全流通之前,大股东对股价并没有话语权,大流通股东说了算。大流通股东,俗称庄家,中国股市之所以最流行的是跟庄,既是小股民无奈之举,也是供求定律使然。

全流通越来越近,全流通之后,大股东,也是大流通股股东,才真正拥有话语权,其手中限售流通股,解禁之后的数量是原有流通股的两倍,原来那些庄家即使把流通股全拿了,也根本比不上大股东。

没办法,实力说了算,现在大股东说了算。

换一种正式的说法,资本市场资本实力说了算,以前部分流通的时代是金融资本说了算,现在全流通时代是产业资本说了算。

金融资本看重的价格,多是中短期投资,做一把就走,赚了就卖,亏了就割。

产业资本看重的是价值,而且是控股权价值,长期投资,赚的不是差价,而是公司真正的盈利。

随着全流通时代的到来,股市将从过去的大庄家与小散户的博弈,逐步转换成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博弈。

大股东不仅仅看重股价的长期水平,也会看重股价的中短期水平,因为股价的高低对其再融资有重大影响,对其股权质押贷款有重大影响,对其企业形象有重大影响。

大股东当然不希望股价暴跌,会在底部附近增持,或让上市公司进行回购,以稳定股价。

大股东也不会让股价过度上涨,过高的股价会形成对其经营业绩过高的压力。

一句话,大股东才是真正的价值投资者,才是真正的长期投资者。

全流通时代的来临,也是价值投资时代的真正来临,决定股价的不再是那些炒作的庄家,也不是那些为了短期业绩排名而频繁买进卖出的机构,而是大股东,大股东买卖股票的标准更趋近于价值。

大股东买的不是股票,而是公司。

巴菲特买股票如同买公司:我选择一家公司的流通股和选择一个整体收购的公司的标准是完全一样的。

小股东,包括巴菲特在内,买股票如同买公司,才能真正长期投资赚大钱。

全流通时代,是产业资本的时代,我们需要改变我们在非全流通时代习惯的投资策略,甚至是彻底改变。
大股东追求是长赢而非短利

当然,并不意味着大股东买,你就可以跟。

大部分大股东增持控股上市公司股票后,股价又下跌了不少,甚至有些下跌了40%以上。

但不要因此嘲笑这些大股东,有两个客观原因:一是响应国资委政策需要,时机和价位不是他们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二是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比预期的要糟,出乎所有人意料。三是大股东不以短期涨跌为目标,要的是长期增值。如同我们结婚买房一样,长期幸福比短期价格更加重要。

除了那些大股东增持已控股上市公司的股票之外,希望大家也要留心那些被非控股股东大量买入的上市公司股票。

有两个现象值得关注:

一个是过去的,宝钢系”大举买入钢铁类上市公司股票。2006年一季度,宝钢系两家企业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宝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大举买入9家钢铁上市公司:G邯钢、莱钢股份、G广钢、G马钢、G八一、G安钢、G酒钢、G济钢和南钢股份,市值高达14亿元。当时钢铁行业指数只有1100点左右,到2007年9月最高涨到7000点以上,可以想见宝钢此举投资收益多么丰厚。更重要的是,此后宝钢以收购流通股的基础上,对广纲、韶钢、八钢等钢铁企业实施了重组。

一个是现在的,海螺最近大规模买入其它水泥上市公司。三季报显示,截至9月30日,海螺水泥共持有巢东股份、冀东水泥、祁连山、福建水泥、华新水泥、江西水泥、同力水泥等7家上市公司19687.61万股股票,总市值约高达11.8亿元,比上半年底的6.11亿元增加近一倍。

我想,宝钢要比那些券商研究员更了解钢铁行业的长期发展前景,也更了解钢铁上市公司的真正内在价值,海螺也是如此。

对于5年以上的长期投资而言,跟着产业资本走,跟着大股东走,成功的可能性要比跟着股价走更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