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牛顿挨揍”的启发
——锻炼身体杂忆
我是学物理的,不用说,我们学的知识有很大一部分都来自牛顿物理学和牛顿数学(微积分),但这里要说的是,我中学时代之所以下决心锻炼身体,居然是受到牛顿挨揍的启发。
老朽因婴儿时头部遭重创,元气大伤,从此身体极弱,能活下来就算白拣一条命。上小学时有次在操场排队听训,竟晒昏了过去。那时的男同学多喜打架,我年龄又偏小,可想而知,受尽了同学的欺负。
到了初中一如既往。有一位赵同学,身体也瘦小,看起来比我强不了多少,不敢欺负别人,天天欺负我,我只好忍着,不敢吭气,真正的“东亚病夫”。
不久看到一本书,其中有牛顿小故事。牛顿的丰功伟绩,数理成就,对于才初一的我来说根本看不懂。只开头一小段看懂了。说是牛顿小时候也跟我一样,身体极弱,经常受同学欺负。书中恰有一插图:牛顿被同学压在下面正在挨揍。那画法还是民国时代的上海老画法,画技差点儿,小牛顿毫无表情,似乎一点儿痛苦也没有。但这幅画却深深刺痛了我。
书中说,牛顿为此开始锻炼身体,终于强壮起来,没人敢欺负他了。而且通过锻炼身体,意志也坚强起来,刻苦钻研,最终竟做出震惊世界的大贡献。
我大受启发,决心向牛顿同学学习,下死命锻炼身体!倒没想什么伟大贡献,只为反抗暴力。
正好那时我们二中购进一座锻炼用的联合器械架,有爬绳、爬竿、软梯、秋千、吊环等(恰好北京网友,牛街老乡刘启厚先生说,他上初中时也有联合器械架,也是这几项,还让我帮他画了几幅当年锻炼游戏的回忆画。看起来当年全国各大城市的中学都统一添置了此器械),我试了试,哪个都上不去。就连软梯爬了两蹬都害怕。操场里还有单双杠,我更是连半个引体向上也拉不动。
好在我家就住在学校里,一放学就锻炼,练了一两个月,似乎稍见成效,引体向上终于能拉一个了。
赵同学仍然天天欺负我,我愤怒达到极点,一天早操后,我趁他没防备,猛地抱住他后腰,想把他摔倒,没想我还是太弱,用尽了全部力量才把赵同学压倒,按住他的头在地下猛揍。
同学们多爱拉偏架,把赵同学“救”了起来。从此赵同学见我就怕,再不敢欺负。
终于能把这小子摔倒,看来一个月的锻炼有了点儿收获,信心大增。但力量还是太差,占尽优势还那么费劲。
于是继续加紧锻炼,一两年下来,到了初二初三,当时学校伙食也好,个子猛窜一截,力量也大增。引体向上能拉十五个,爬绳爬竿,能不用腿脚只靠两臂爬上爬下,而且能连爬三四回。
天天锻炼,手掌上生了老茧,硬似铁甲,竟保持了二三十年,到四五十岁停止了锻炼才逐渐消退。
恰好那时学苏联,学校实行“劳卫制”,分少年、一级、二级三种,少年级引体向上只六个,我没放在眼里。一级劳卫制引体向上能拉十个就过关。这下我也弄了个一级劳卫制证章挂在胸前,雄纠纠气昂昂。

上图自画像中我戴的就是这幅图当中的那个“
一级劳卫制裁证章”
有一次一位张同学又欺负我,我毫不示弱,跟他干仗,居然把个子比我还高的张同学打得一路后退。我看他身后正好有一条斜拉电线杆的钢缆,就把小子往这个方向逼,想逼他绊倒摔一跤,观战的同学们又拉偏架,提醒他后面有“绊马索”,那家伙及时躲开,没吃大亏。学牛顿终于见了成效!
初三搞勤工俭学,我分在翻砂车间,有一次工人和学生十几人合力搬一块水泥板,我和大家没合上拍,大家用完力我才用力,猛地把水泥板挪了个角度。工人师傅们大吃一惊,说你小子这么点儿大,还真有劲儿!
那天见几个小孩举石锁,我也想露一手。没想到居然举不起来!这下“现眼”现大了。
他们走后,我又天天练,才发现举石锁跟引体向上不一样,不是靠死劲儿,不是说只要肱二头肌发达就能举得起来。这活儿要巧劲儿,往上提时得有点儿速度,抡圆了,有个甩劲儿,甩到半空再撑住才行。
有一天看同学玩联合器械架上的秋千,几乎荡平了!不由想起当时的电影插曲:“我和阿妹打秋千,秋千荡到晴空里!”羡慕得不得了,我也爬上去荡秋千(当然并无阿妹可伴),越荡越高。不知为什么,还没荡到“晴空里”,秋千却越荡越斜,成了椭圆轨迹。眼看就要撞上旁边的铁支柱,我赶快跳了下来,俯卧地下,那沉重的秋千踏板“咣”一声撞在铁柱上,从我头顶削了过去!吓得我一蹦子跳开,从此再不敢玩秋千,这东西太危险了!不是我等笨蛋能玩的。
练到高一时正雄心壮志继续学牛顿,那是1959年冬,忽然粮食紧张了,顿顿定量,每顿两个馒头。馒头越来越小,肚子越来越饿。但我想不能半途而废,功亏一篑,咬牙坚持,继续引体向上。但拉不了几个就头晕眼花冒虚汗。
后来老师说,同学们正在长身体,营养跟不上,再不能锻炼了,要静养,多休息,以免出现浮肿。我只好暂停计划。谁知这一停就是三年,整个高中都饿得眼发绿,腿发飘,个子几乎一点儿没长。
到了大学,定量稍高一点儿,学校食堂克扣也少一点,肚子也稍微好受一点儿。于是又开始恢复锻炼。正好我的同窗好友卫同学是位“体操王子”,而且在业余体校正式学过武术,于是我俩每天天不亮就起床锻炼,星月之下,拔筋,下腰,踢腿,冲拳,从初级长拳一二三套开始练起,一直练到大鸿拳,小洪拳,一练就是三年。
同时也跟着卫同学练体操,不过我发现自己不是这块料。虽有力量,但缺乏技巧,师傅能做的漂亮动作我很难学到。另外,初中时的自我锻炼不完整,太偏颇,主要练引体向上,只肱二头肌发达。几乎没练过俯卧撑,肱三头肌远远不够。而且没练过仰卧起坐和直角撑,腹肌力量也很差,所以许多体操动作做不了。大学时代才醒悟,但究竟缺少一段童子功,总也赶不上师傅。
学校操场也有杠铃、石锁,也天天练,杠铃大概能举个一百多公斤,有一次为抢石锁还差点儿跟数学系一勇壮同学吵了起来。
在学校修建红湖劳动中我大显身手,同学们戏称我“大力士”。有次游泳极好的湖南籍刘同学发现我上臂极粗壮,不由说:“你手这么大呀!”原来湖南话“手”也包括胳臂,“大”也包括粗。“胳臂粗”变成了“手大”。
有一回跟师傅打着玩,竟把师傅按在墙上动弹不得,可知那时臂力真的不小。
WG中,因为练过武术,不知哪个嘴长的告发,被我校派性头头“胡大乱”叫去当了一回“保镖”。当然,并没有真干仗,估计花拳绣腿,动真格的也不见得行。
虽说花拳绣腿,也不是一点儿用都没有,起码防身自保还有点儿实效,试看几例。
WG中还有一事,有一天深夜,我骑自行车回家,街上已无一人一车,任我飞速驰骋,骑到大西门时忽然路灯全停,伸手不见五指。我没管依然蹬得飞快(可知年轻的我简直就是个楞头青)。忽然,车子正撞在路中央一块大石头上(那时天天武斗,修工事,偶有石块不足奇),连车带人整个飞了出去!我想完了!没想到一转眼居然发现自己直挺挺站在马路上,一点事儿都没有,再扶起车子,前轮钢圈整个撞瘪。究竟怎么回事儿?走了几步发现自己两个手掌不少血口子,还粘着沙粒,才反应过来,刚才可能我在飞出去的一瞬间,无意识中两手一撑地,来了个“手空翻”,直接站在当地。
可把我吓坏了,要不是跟师傅练过几年拳脚,这么高的速度,得多大的惯性和冲量?若头脸着地,非摔残甚至摔死不可!
毕业分配到南疆,有次在路上偶然与一老乡打起来,那南疆汉子一脸胡子,看起来很凶,我俩抡了一会儿拳头,最终把他累得蹲在地上直喘,我也并未吃亏。实际上我发现那家伙处处都是“空子”,我只要随便一个直拳或勾拳就能把他打翻,但臭老九究竟缺乏流氓野性,心慈手软,几次想一拳打过去,始终下不了狠手,只好打个平手。
在南疆我还带了一伙年轻小徒弟,天天教他们舞刀弄拳,还算保持着往日的矫健。
那时同院邻居有一对夫妻,私心极重,常与人争斗,动不动大打出手,把对方一家打伤。后与我屋里的也产生矛盾,但始终没见他们雄纠纠打上门来。后来才知那家媳妇儿找领导告状,诉说他们本计划狠揍我们一顿,但看我成天练武,夫人又身强力壮,怕打不过,只好作罢,求领导做主。后领导跟我们笑谈趣事,我才知晓,看起来练好肌肉块儿,也能防患于未然,化干戈为玉帛。这和国家为争取和平而加强战备是一个道理。
四十岁调回乌鲁木齐,搞科研和电脑工作,工作忙,年纪大,就渐渐停止了锻炼。因年轻时爱锻炼,饭量不减,于是发福起来,就更加不愿锻炼。谁知最后竟弄了个糖尿病,叹叹!
退休后再恢复锻炼,已无法再运拳脚,玩激烈的长拳,更别提单双杠。想玩太极拳又怕膝关节过劳,只好游泳加徒步,到现在还算基本健康,“东亚病夫”混到今日,还算不比同龄老者差得太多。
再说到初一的那位赵同学,初中毕业后,再没见过他。四十多年后,我们都已快退休,忽然在某政府部门见到了老同学,我刚要热情搭话。没想到赵同学仍然记仇,见我第一句就是:“你那次把我腰摔坏了,从此疼了半辈子!到现在还疼!”我知道这家伙嘴里没实话,十二岁小男孩能有多大劲儿?又都穿着棉袄。这是后话。
写完这篇,上网一查,居然发现不少同名作文,都是“牛顿挨打的启发”。不过与我立意不同,大多讲如何励志成名。说牛顿之挨打是因做成了一个小实验,却说不出道理,被同学讥笑,牛顿恼羞成怒,大打出手,却挨了揍。“牛顿在其后的一生中,都牢记这次挨揍的经历。从此以后,不管以后他遇上什么事,都会在心中先问问自己“为什么”。因而,当苹果落在他头上时(当然这是段子),牛顿才会思考,它为什么不往天上掉?而偏要往地上掉?这样的一次挫折,竟然帮助牛顿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而我只记住牛顿如何锻炼,如何勇壮不挨打。却忘其精义在于“多问多思”。怪不得只练了几块好肌肉,无论美术科研,事业上一事无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