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当年的玩具

(2022-04-07 11:15:03)
分类: 吃喝玩乐
              我们当年的玩具


我们当年的玩具

    现在孩子的玩具动辙成千上万元,甚至光电池就上万元,满箱满柜,孩子一长大就不得不扔进垃圾堆。但他们的幸福不见得比我们更多,也许更痛苦——要背唐诗,背英语,上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几乎没一分钟闲着,而且全都窝在家里,见不到阳光。现代教育学认为,如果孩子没有充分的室外游戏时间,培养出来的将是废品。通过中小学的填鸭彻底摧毁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此对学习恨之入骨。
    回想我们当年的玩具,不及他们的千分之一,却极好玩。我们那时最爱玩的游戏是两种,一是“打尜尜”,一个子儿都不用花,自己用小刀把小木棍削成两头尖的“尜尜”,再配一只木板,就齐活了(见我的博文《打尜尜》)。另一种是“斗鸡”(见我的博文《斗鸡》),更简单,连刀削木棍都不需要,只须把一条腿架起来,两手端着,就成了玩具。


我们当年的玩具

我们当年的玩具

    没花钱但妈妈却不高兴,因为斗来斗去把棉裤里的棉花全给斗散了,斗乱了,最后膝盖那块没棉花,就得冻出关节炎。
    从全民打麻雀开始自制弹弓,打麻雀那天眼见得一只麻雀落在跟前的树杈上,却怎么也打不着。从此日日苦练,练得一手好弓法,终于打下一只麻雀,用黄泥包裹,投入炉膛,吃了一回江浙名菜“叫花麻雀”,那味道永远令人神往。一直玩到大学,暑假中到处寻目标,校园没的打,把化学系的玻璃打了个稀巴烂。再玩到文革武斗,打瞎对方一盏探照灯,同时挨了对方一颗石子,正中前心,差点牺牲。一直到参加工作在南疆当美工,仍玩心未泯。揣着弹弓在小巷乱转,一条狗不知死活冲我狂吠,要咬我。那时的狗没有宠物这一说,见了生人真下嘴咬。我嗖嗖嗖连发十弹,全从狗头上擦了过去,从此那狗见我就发抖。直到成家立业,弹弓才不知所终。

我们当年的玩具

    花钱的玩具也有,那时家家都穷,一年不见得能买一件,也就几毛块把钱,但带给我们的乐趣却价值千万。
    记得那时有一种“小木人翻单杠”,用木条组成的架子,当中绷着一根小绳,这就算单杠,小绳上穿着一个木片小人,手一捏木架,小绳一松一紧,小木人就会翻出各种花样,卷腹上杠,倒立,空翻,打车轮,比单杠运动员玩得还花哨。

我们当年的玩具

    要想让小人翻出复杂的动作,捏的手法很重要,而且很玄妙,这么一捏它就往前翻,那么一捏它就往后翻,再那样一捏,它就能做出连续的不同的复杂动作,连真运动员都做不了。“这样”“那样”的手法说不清道不明,全在一瞬间小绳的微妙抖动之间。
    五岁时家境还可以,那时有一套洋房积木,可不是那种简单的能摞起来的一堆彩色木块,而是堪称建筑模型的玩具,估计是进口玩具。几根带沟槽的方木柱,插入“地面”的方孔中,然后把带门窗的墙板插进柱槽,上面套一块屋板,也是几个方孔,穿在方柱上,就构成了一间洋房,再往上还能继续插板,插屋顶,最后成一幢二层小楼的别墅。严丝合缝,插得很紧,这别墅足够坚固,拍都拍不倒。别墅外还有栅栏,小树,全都插好就成了我梦中的家,透过窗户能看到屋内,好些天都不忍拆,看着就快乐。

我们当年的玩具

    只是那些树不好理解,都是一棵棵圆锥形的绿木块。树哪有长这样的呢?成年后才知道在西方,庭园中的树真是修剪成圆锥形的。后来我们的树也开始见样学样,剪成圆锥,圆球。
    铁皮发条玩具最好玩,一只绿青蛙,在屁股上用钥匙拧足发条,青蛙就不停地刮刮跳,跟真青蛙一样。或者一只黄色的小鸡,一拧屁股就不停的啄米。

我们当年的玩具


我们当年的玩具

我们当年的玩具



    别小看发条,其实是一项非常伟大的发明,许多自动机械的动力都源于此,比如近代西方向中国进贡了许多极为精巧的钟表,里面的小人不但能报时,能跳舞,还能画画,甚至能用毛笔写中国字!现代计算机实际上就是由这类发条自动机械进化而来,只不过发条换成了电而已。
    还有“俩公鸡啄米”,不需要发条,只用手一捏,左右两只公鸡便你上我下地不停啄米,哥俩配合得挺默契。

我们当年的玩具

    还有一种铁皮花更好玩,一朵含苞未放的花,只要用手在下面一捏机关,整个花便飞快地转起来,花瓣就会慢慢绽放,捏得越有劲,花就转得越快,花瓣也就绽放得越大,于是花心里显出一个跳舞的小姑娘。到最后手酸捏不动,花瓣就合上了,小姑娘也含羞地藏起来了。从这个玩具中我体会到了离心运动的原理,玩具真不是白玩的。

我们当年的玩具

    最具科学味的是有一年母亲给我买的一艘铁皮汽船,船仓里有一小锅炉,添煤油当动力,点燃后就能把锅炉中的水烧成汽,水蒸气通过船尾的管口喷出去,就成了喷气式铁船。把船放进洗衣盆中,上面冒着黑烟,后面向水中喷着白汽,铁船就突突突地在水中前进,碰到盆沿会自动转弯,一圈圈不停地开下去。直到锅干油尽。

我们当年的玩具


    这艘船才叫真正的船,是我心中无敌的现代化战舰。上到中学,茅盾的《春蚕》中有一段话:“一条柴油引擎的小轮船很威严地从那茧厂后驶出来,拖着三条大船,迎面向老通宝来了。满河平静的水立刻激起泼剌剌的波浪,一齐向两旁的泥岸卷过来。”我相信,老通宝如果见了我的小汽船,一定会砸了它!
    我自己也做过一艘有动力的船,当然做不了那么先进复杂。只是用木板削成船的形状,船尾有个缺口,拴一条橡皮筋,上面固定一面木片。然后拧紧橡皮筋,把船放进街边小河沟中,小木片立刻飞快旋转,拍打着水前进。其实原理跟最初西方发明的“轮船”一样,靠“明轮”拨水获得前进动力。
    那时街边的河沟给了我们许多乐趣,我自制一种唧筒,也叫水枪,新疆没有竹子,我就选一节比较结实粗大的芦苇杆,在节头用锥子钻一个小眼,算枪口。弄一木棍,用烂布在头儿上包出一个“活塞”来,把芦筒没在渠水中,用活塞吸满水,拿起来到处“滋”水,欺负小女孩。

我们当年的玩具

    更具科学味的是我自制的万花筒,小时候母亲曾给我们买过一个,玩了多年。后来我从《趣味物理学》这本书中得知的万花筒的原理,开始自制。用母亲办公室中的蜡纸筒,里面放进去三条玻璃条,组成三棱柱,前方两层圆玻璃片之间放入一些各色碎玻璃和碎花纸,后方也是圆玻璃片,当目镜用。看进去真是美丽极了,通过三面玻璃的来回反射,形成六角对称的无穷图案,而且可以不断变换,永远不会重复,就像仙宫珠宝一样璀灿夺目。这次不再是学习力学,而是学习光学了。

我们当年的玩具

    我还自制过“电话”,两个蜡纸筒,各蒙一张牛皮纸,用一根长线,分别穿过各自的牛皮纸,后面绑根火柴棍,就成了。两人各拿一只话筒,相互走开,离的远远的,把线拉直。就可以打电话了。两人相距上百米,平常互相喊都听不清,现在只要对着话筒小声说话就够了,对方听得真真儿的。就跟相距一米说话一样。

我们当年的玩具

    这次是振动和声学原理,打电话时,手摸着牛皮纸,能清楚感觉到它在振动。
    忘了是怎么来的,我有了一只铁环,但很长时间都滚不好,一走就倒。练了很久才终于学会掌握平衡,满操场滚着转大圈。现在家长催孩子出去锻炼,那时候用不着家长,铁环就带着我跑步锻炼,跑多少圈都不过瘾。
    到了冬天,北国冰雪又有不同的玩具。冰鞋、冰刀家里是买不起的,我们自制冰鞋,用一块木板,底下钉两根铁丝或钢筋,然后用绳子带子把木板绑在脚上,就成了简易冰鞋。虽然像个发糕似的不好看,但好玩,而且安全稳当,不易崴脚。
    另一种玩具就是陀罗,我们这里叫做“牛儿”。街上有卖的,木头旋的牛儿,我们有时候也自己找个木头疙瘩削,再用沥青在底部粘一个玻璃球,用鞭子一抽,滴溜溜转,转得可“细”了,久久不停。我还用画笔在顶儿上描几道彩圈儿,等转“细”的时候,彩圈转得溜圆,甚至有点儿模糊,成了极漂亮的彩虹圈儿。

我们当年的玩具

    但如果用“牛儿”相互“碰架”的时候,没份量的木牛儿就吃不住劲儿了,一碰飞出去老远。这时就找大号铁螺丝帽,再用沥青把钢珠粘在螺丝帽底部。这家伙一过来,坦克似的,碰谁谁飞。
    西北多风,有一种风中玩具,把圆纸片的一圈撕出许多缺口,左右交替折过去,就成了风环。起风的时候,纸环在风中飞跑,却倒不下来。我们就跟着纸环拼命跑。
    当然,也有大家都熟悉的纸风车,用大头钉把风车插在细棍顶端,举着它在风中狂跑,跑得越快,转得越欢。

我们当年的玩具

    那时几乎不会走路,一到操场就是疯跑,两个膝盖,胳臂肘永远是伤疤,不是已结痂,就是鲜血淋漓,却似乎从来不记得疼过,高兴还来不及。就这么疯跑了整个儿童时代,却并未落下关节炎。到现在快八十了,高兴起来还能跑几步。
    说到折纸就太多了,纸飞机是男孩最爱玩的,纸衣服纸裤子是女孩最爱玩的。纸飞机有好几种折法,按照纸衣服折法,稍加变换就成了飞机,现在我还记着另一种简单折法。虽然简单,飞起来一点不差,在空中飞舞盘旋,转好几圈才落地。
    纸青蛙也是以纸衣服为基础变换的,原来纸衣服的两只袖子一撑开,就成了青蛙的大眼睛,朝半空瞪着。在它屁股后面一拍,它就能跳。

我们当年的玩具

我们当年的玩具

我们当年的玩具

我们当年的玩具

我们当年的玩具

我们当年的玩具

    按照纸衣服的折法,还能折出苍蝇罐来。我那时还真用它装过苍蝇,除四害运动,人人都要交苍蝇。我特制一大号蝇拍,进入一户肮脏的熟人家中,那时都不锁门,随便进。他家苍蝇多到了什么份?一根电线有绳子那么粗,我近视眼看不清,一轰,“绳子”嗡地一声全部解体,满屋都飞着苍蝇。大拍子只要在空中来回猛扇,苍蝇就不断落下来。不一会儿,苍蝇罐就满了。

我们当年的玩具

    总之,我觉得我们那时的玩具虽然简陋便宜,但比现在要健康得多,阳光得多,大多在户外跑跳,不像现在儿童玩具成天窝在室内,比如ipad之类费眼费神,其实并不健康。
    尤其自制玩具觉得更有意思,那里面有一份自己的创造和汗水,更令人珍惜。
    越是简单玩具,似乎越能激发起孩子对科学的热爱,因为原理也简单,儿童好理解。现在的玩具,大多是集成电路,芯片,其中的科学原理过深,连理工科大学生也不见得能完全看懂,对儿童就更无科普功能。
    当然,不是说要回到从前,时代已经前进了。只是说,从前的玩具也有它独特的值得回味的魅力。

                 2021年6月4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