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各省方言与欧洲各国语言

(2022-03-31 17:54:29)
分类: 文史钩沉
         中国各省方言与欧洲各国语言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有人认为,中国各省方言就相当于欧洲各国语言,甚至还搞出有趣的对比,说英语相当于东北话,虽然大家都能听懂,但档次不高,法语相当于上海话,德语相当于潮汕话,意大利语相当于闽南话,等等。但也有人不同意,认为欧洲各国语言差别还要大得多,已超出了方言差异,起码是完全不同的语言。
    
  一、方言和语言的区别
  首先,什么叫方言?按语言学定义,两种语言如果相互还能大致听得懂,那就是某一种语言之下的两种方言,如果完全听不懂,那就是两种语言。
  这个定义有点类似生物学中的“种属”定义,以能否交流做为可检测的客观标准。如果两种动物交配,能产出后代,那就是同属。再往下看,如果这个后代没有生育能力,那就是不同种。比如马和驴,能交配生出骡子,所以它们是同属,都是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但它们的后代骡子不能生育,所以它俩不同种,分别是马种和驴种。
  如果按照听懂听不懂来定义,汉语的南方各语种,早已超出了方言界限。不但北方人完全听不懂南方话,南方人相互之间也听不懂。
  而欧洲语言则不同,比如俄语与乌克兰语,它们不但同源,而且到现在相互还能听得懂,只不过腔调不一样罢了。这几天在手机上听到乌克兰那个演员总统讲话,跟俄语腔调明显不同,但还能听出来几个词,如果让俄语翻译去听,我想应该能听得懂他在说什么。

中国各省方言与欧洲各国语言

  我自己感觉,俄乌之差也不过就是陕西话跟甘肃话之间的区别,腔调明显不一样,但相互差不多完全能听得懂。在中国,这就是很近的方言。但在欧洲,却成了两种语言。同样的检测标准怎么结果如此不同?
    
  二、方言不能只用语言学来定义
  所以,方言的定义不光是能不能听得懂,还要加上文化心理因素。比如中国汉人不管南方北方,在文化上心理上全都认同我们是同一个民族——汉族,所以尽管相互完全听不懂,仍然承认大家只不过都是方言,而非另一种语言。
  而俄乌两种人,尽管互相全能听得懂,仍然坚持各自是不同的两个民族,所以是两种语言。而民族这个概念,并非单纯的人种学、语言学概念那么客观,而是社会学概念,有心理因素,历史因素,很复杂,很难严格划分。
    
  三、从某种角度,欧洲各语言可以相当于中国各方言
  但我们抛开心理、社会、民族,只考察语言本身,我认为,欧洲各国语言完全可以大致相当于中国各省方言。
  首先,它俩在语言学中的地位是相当的,都是世界四大语系中的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中的最主要语族,各自有独立的起源。
  汉语起源于古老的华夏语,其中北方话是华夏语受到阿尔泰语系中的契丹语、女真语等影响形成的,南方话却并非如过去流传的那样,由南下的汉人把华夏语带到南方形成的,而是由南方的少数民族百越和苗蛮等学习华夏语而形成的。因百越本身就是多个少数民族,相互之间听不懂;苗蛮也是多个少数民族,也是相互听不懂。所以它们学得的汉语更是五花八门,各不相同,互相听不懂。如果只按语言学标准看,它们完全够得上称为多个独立的语言。
  印欧语系起源于古老的游牧民族的雅利安语,欧洲主要语言如罗曼语族、日耳曼语族、斯拉夫语族等均起源于雅利安语。它们之间虽然相互听不懂,并不妨碍它们拥有共同的源头。欧洲人学语言,很容易掌握好几门,甚至十几门外语,就因为它们属同源语言。
  反之,中国人学外语,就要吃力的多,能掌握好几门外语就算语言天才了。为什么?不同源,差别太大,已经跨越了语系界限。
  其次,汉语和欧洲语言各自往下的分类级别也是相当的。
  我前面说,俄语和乌克兰语之间的差别也就相当于陕西话和甘肃话的差别,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如前所述,欧洲语言从语言学地位上相当于汉语。汉语可以分为北方话、粤语、吴语、湘语、闽语、赣语、客家话等七大方言区,欧洲语言大部分可以归于罗曼语族、日耳曼语族、斯拉夫语族等,假如欧语中的斯拉夫语族相当于汉语中的北方话。而北方话又可分为北方方言、西北方言、江淮方言、西南方言等四大次方言区。同样,斯拉夫语族也可以分为西斯拉夫、东斯拉夫、南斯拉夫等三个语支,假如东斯拉夫语支相当于北方话中的西北方言,则东斯拉夫语支中的俄语和乌克兰语就相当于西北方言中的陕西话和甘肃话。腔调虽不同,却基本能相互听得懂。

中国各省方言与欧洲各国语言


中国各省方言与欧洲各国语言
罗曼语族(红色)、日耳曼语族(黄色)、斯拉夫语族(绿色)

  总之,欧洲各语言,无论从源头,还是分支、级别,或是相互能否听得懂的程度看,都相当于汉语各方言。只是因为民族文化心理的原因,它们才各自独立,称为语言而不是方言。
    
  四、中欧文化心理为什么不同?
  中欧文化和心理的不同,实际上只是因为统一和分裂的不同。中国自秦汉以来,一直以大一统为主线,汉族自形成之后,从未分裂为两个或更多的民族,而周边少数民族有不少都融入或部分融入了汉族。使汉族人数越来越多,且始终居于中国的主体民族地位。正因为汉族始终是一个统一的大民族,所以,汉语也始终保持为一种语言,而把各省不同的汉语叫做方言,而不是叫做语族或语支。
  欧洲则不一样,虽然罗马帝国时代有过几百年的统一,古拉丁语也曾有过一段欧洲核心语言地位,但好景不长,就分裂为东西两个罗马,然后进一步分裂瓦解,到近代,完全分裂为许多所谓民族国家。整个欧洲始终没有一个主体民族,更没有一个主体语言。所以,虽然许多欧洲语言同源又相近,甚至有些能相互听懂,但不能称为方言,只能称为各民族语言。
  比如俄罗斯和乌克兰虽然都源于基辅罗斯,但现在是两个独立的平等的主权国家,谁也不从属于谁,所以它们的语言也只好是独立的,平等的,互不从属的,不能说谁是谁的方言。而在中国,虽然粤语和北京话之间互相完全听不懂(这里只指原始意义上的粤人和京人,学会普通话的广东人和上过粤语培训班的北京人不在此例),但广东和北京都属于中国,所以在语言上,粤语和北京话只能是汉语的方言。
    
  五、文字不同是重要原因
  中欧的民族和语言划分之所以如此不同,原因当然非常复杂非常多,但有一个原因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文字的不同。欧洲是表音文字,而汉语是表意文字。表音文字跟着语音走,语音不同,则文字不同,相互之间便看不懂,无法交流,这就加剧了民族的分裂。表意文字则与语音关系不大,语音即使不同,听不懂,只要文字看得懂,就能交流,也就很容易互相认同,成为同一个民族。
  比如东周时代的南方人(楚人、吴人、越人)在中原人看起来是“南蛮鴃舌之人”,他们的语言被视为“鸟语”,但他们也使用中原华夏的文字,来表达他们那学得很怪异如同“鸟语”般的汉语,屈原的《楚辞》是其典范,且文辞之美不让华夏,到今天我们还能看得懂,所以江南人也得以跻身于中华民族,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都有他们一份。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书同文”对后世的大一统更是功莫大焉。

中国各省方言与欧洲各国语言

  假如汉民族在形成之初,使用的是表音文字,就算南方各民族学会汉语,愿意加入汉族,但发音与中原汉语差别太大,写成文字后,北方人根本看不懂,不可能承认他们说的是汉语,写的是汉字,如此势必分裂成不同民族。很多学者都认为,如果使用的不是表意文字,中国起码会分裂成七八个国家,甚至更多。
  到了现代,幸亏大陆的推广普通话运动和老蒋的推广国语运动,使全体汉人甚至海外华人全都操同一种语言,再想分裂中国就非常难了。
    
  六、文字不同源于文明类型不同
  如果进一步刨根问底,为什么全世界各主要民族中,大家都是表音文字,只有汉族一家使用表意文字?主要原因只有一个,在世界四大一代原创性文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华)中,只有中华文明延续下来了,所以只有中国人使用的仍然是由最原始的象形文字衍生出来的表意文字,其它三个一代文明全都毁灭了,不存在了,他们创造的象形文字、表意文字全都失传了。
  而其它文明,比如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文明,是二代文明,非原创的,它自己没有发明文字,只是借用了腓尼基字母做为自己的表音字母,而腓尼基字母又是从古巴比伦楔形文字中借用了一些符号做为自己的表音字母,这样三传两倒,最早的楔形文字中的原始象形和表意早已不存在了。所以它们只能用表音文字。
  中国与欧洲之间的巨大差异,正是这样由历史形成,渐行渐远。
    
                       2022.3.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