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实验体应警惕新韵化倾向

(2015-01-14 20:44:48)
标签:

传统文化

国学

普通话

诗词

押韵

分类: 砸七杂八

上月在石家庄开会,见到嘘堂,聊起他一手词中的一句,嘘堂说军持认为此句不合律,但他不以为然,认为虽不合律,但语感是协调的。嘘堂并反对吟诵,我当里说,吟诵是韵书的音声表现,保证了韵书中的平仄在历代一以贯之。嘘堂认为这都是扯蛋,只要保证语感协调就行了。问题是,有不借助于音声的语感吗?语感必表现为音声。除了吟,就是念和唱了。唱显然不现实,那就只有念了。不管是普通话念,还是某种方言念,任何现实语音念诗,都不可能与韵书的平仄完全一致,其误差还可能很大,尤其是用普通话念。如果以普通话念诗来判断语感是否协调,这不就是新韵吗。新韵破坏了历代一以贯之的写作规范,这点要从历史的高度来认识,只看当代,“身在此山中”,是看不清楚的。关于新韵的弊端,我以前在博客里专门说过。实际上,实验体诸人于格律一向不甚谨严,出律出韵不时可见。马大勇选《网络诗词三十家》,里面有部分出律出韵作品,这些东西多数出在实验体。这个问题如果不注意,一定会影响到实验体的历史地位。很难想象,后人会接受一类出律出韵的作品。

下面这手是《网络诗词三十家》选的嘘堂的诗:

自由之白日

自由之白日,秘密我已悉。自由之秋天,炎阳犹赫赫。楼道静悬钟,眩晕复沈溺。若有偷窥者,收听而返视。既已厌葳蕤,谁其辨五色。连空蝉声疲,呻吟孰可抑。裸妇肌胜雪,想象于禁闭。树叶转欲黄,暂停内分泌。偶尔闪微光,庄严如悲剧。观众固无言,悲伤或战栗。悲伤我不能,战栗亦乏力。我在自由中,自由独寂寂。乃入地下室,轰响发我侧。七彩球碰撞,一局斯诺克。

这里的视、闭都是去声,而其他字则是入声,入声与去声通押,这在古诗是没有先例的,是严重出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