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论曾少立《减字木兰花●来自反腐战线的惊险故事》的再现性和逼真性

(2014-11-24 21:23:51)
标签:

传统文化

诗词

国学

反腐

李子体

分类: 七嘴八舌

论曾少立《减字木兰花●来自反腐战线的惊险故事》的再现性和逼真性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c58c56db0101g2zo.html

 作者:顾容子舒

      曾少立,网名李子梨子栗子,中华诗词协会研究员,为当代古体诗词创作中最具争议的人物,其创“李子体”是焕发古体诗词活力的成功典范,有“词妖”的美誉。作为词人,曾少立先生具有普世关怀、终极思索的精神,檀作文先生称其词为“时代镜像”,是我们这个时代真实的写照,因而其作品往往表现出强烈的现代意识,具备了现实型文学的基本特征:现实性和逼真性。为了具体阐述曾少立先生作品中的这种文学特性,本文选取他的《呕吐集》中的《减字木兰花●来自反腐战线的惊险故事》一词来作为例子。

 

全文如下:

“从严从速”,拍案凛然书记促:“反腐关头,这等贪官岂可留?!”

一声枪响,二百来斤全给党。“书记从前......”交代终于未写完。

 

    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一窥先生作品独特的面貌及其诗词革新的先锋意识。

    那么,什么是再现,再现即指对外在客观现实状况作如实刻画或模拟。很显然,曾少立先生描画的这一幕“惊险故事”是在模拟现实状况,既是模拟,又如何能够确定是客观的呢?我们从词的内容入手,可以看到,该词活脱脱地像一段独幕剧,情节性强,戏剧感突出,生动勾勒了书记为求自保,一边催促下属伏法、一边安抚下属情绪的“高超智慧”。我们读来并没有不真实的感觉,反而觉得这是一面生活的镜子,照出贪官、腐官丑恶的嘴脸。这得益于作者的冷静观察和理智分析,作品严格遵循了客观规律,摒除了作者的主观随意性,精心裁取、剪辑,不再造生活,而是力求对生活的复制与再现。

    本词以“交代终于未写完”结篇,以书记的“最终胜利”为结果,以书记如此“高妙的权术”,结局并不出人意料。顺序发展下来,作者本人似乎只是纯客观的描述,没有在作品中介入情感评价,实则不然。它的现实性的倾向决定了作品不像理想型作品那样直抒胸臆,而是将对贪官、腐官的深恶痛绝的反讽态度融会到了客观再现之中,渗透进情节、场面、人物的描绘刻画里。

    再现性使得本词表面的客观中隐藏着作者的思想意图,避免了直抒胸臆的浅露直白,使词作更具朦胧色彩,使词中描绘的细节更具“嚼头”,显示了作者娴熟的创作技巧。

    《减字木兰花●来自反腐战线的惊险故事》不仅具有再现性,而且反映出了逼真性。

    作者着力于词作的细节的真实,截取现实生活中关于贪官、腐官玩弄权术的一个真实片段,进而再现式地描写。之所以说它是“真实”的,是因为词作中的“书记”是作者通过对现行社会的冷静提炼,将现实中贪官的原型进行艺术加工,整合到诗词之中,因而我们感受到作品没有夸张变形,通过作品,再联想我们现行的生活中某些贪官、腐官的形象,反而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也是“反腐战线的惊险故事”能够凸显真实性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作者以写实的方法,将作品中的形象进行“熟悉的陌生化”,使形象艺术地典型化,成为读者眼中“熟悉的陌生人”,从而更广泛地折射出当下社会中的贪官、腐官现象,注入给作品现实的批判元素,更能激起人们的反贪反腐意识。

    曾少立的《减字木兰花●来自反腐战线的惊险故事》在再现性和逼真性的运用上无疑是成功的,这使他的作品脱离了古体诗词玩弄词语、渲染风花雪月等无病呻吟的低级趣味,而把关注力投向人民的现实生活,为大众诉求,从而使他的作品站在现代的高度之上反映生活,具有更高的格调,给人以回味、启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