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妨用社会抚养费来奖励“生二孩”

(2017-03-14 08:55:29)
标签:

杂谈

在过去的一年里,随着生育意愿的逐渐释放,医疗资源的紧张开始显露出来,同时随之而来的是家庭成本的上涨与教育资源争夺。据全国妇联一项调查显示,半数以上一孩家庭不想要二孩。教育、医疗卫生、生活环境等公共服务资源状况和家庭状况,是影响生育二孩的重要因素。对此,全国人大代表贺优琳表示,想要真正实现“全面二孩”必须首先消除育龄夫妇的担忧,建立“生育绿色通道”和“生二孩光荣”的社会氛围。(《新快报》3月6日)

无论是从一孩家庭的生育意愿看,还是从新增出生人口看,“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实都难称理想,与决策预期显然也有相当的差距。记得当初曾有业内人士预测,“全面二孩”出台后,将有四到五成符合条件的家庭会生育二孩,现在看来,这个数据略显夸张,原因就在于低估或者选择性忽视了生二孩背后的巨大养育成本。在家庭收入和资源获取能力不变的情况下,多养一个孩子所支出的教育、医疗以精力成本,让很多家庭望而生畏。

生得起、养不起,构成了“全面二孩”放开后最现实的图景。此处所谓的“养不起”,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养不起,而是无法保证给孩子较为理想的生活条件和成长环境。与以往不同,现代人的生育观念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他们更在意的其实是一种心理诉求和精神享受,比如孩子可以给家庭带来欢乐,儿女双全可以使家庭更加完整等等。所以对许多家庭来说,生二孩子的前提条件就是物质层面足够充裕。倘若生二孩是以显著降低生活水平和抚养质量为代价,那肯定得不偿失,这其实是一种非常务实的态度。

而对绝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出于对未来的考量,通常都会在能力范围内给予孩子最好的成长环境,一个孩子可能就耗尽了家庭开支中的一大部分,更遑论二孩?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稀释原本就不算充足的家庭资源,甚至在两个孩子之间形成相互抢夺之势,这无疑也是父母最不愿看到的一幕。此外,人们常常忽视的一点就是,很多社会资源本身是稀缺的,比如教育,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基本上都是人满为患,处于严重饱和的状态。竞争如此激烈,资源也就越发紧张,普通家庭很难有信心在竞争中胜出,只能无奈选择退出。

当个人和家庭无力解决的时候,国家应当适时地提供帮助。也正如人大代表所言,想要真正实现“全面二孩”必须首先消除育龄夫妇的后顾之忧,通过一定的政策激励和制度倾斜,逐步地提高生育福利。生二孩的决定权的确掌握在个人的手中,但要看出,这个政策所指向的是完善和优化人口结构,以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社会的到来。二孩不仅是家庭的二孩,也是国家的二孩,政府理应承担相关的责任。

奖励生育,也算是“国际惯例”,意大利、俄罗斯、韩国、日本、法国、德国、瑞典等很多国家,都对多孩家庭采取不同的奖励办法,以化解出生率下降、人口结构失衡的危机。与其所带来的人口红利和社会幸福指数相比,这笔“投资”不仅划算,而且必要。具体做法上,当然还要因地制宜、稳步推进,不必过于激进。比如,多年来收取并且仍在收取的社会抚养费,是否可以专款专用到生育奖励上?

http://news.xkb.com.cn/guangzhou/2017/0306/463334.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