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针对此前有家长反映《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中部分言辞、图画过于直白一事,编写此书的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3月4日晚在其官方微信“爱与生命”作出回应。课题组在回应中表示,他们希望性知识能和其它科学知识一样,被自然、准确地传递给儿童,让儿童感觉到认识生殖器官,跟认识身体的其它器官一样,懂得这些器官很重要,一定要保护好。(《新京报》3月5日)
儿童性教育向来是一个敏感话题,每每出现都会引发一番热议。比如这套教材,有网友和家长就表示尺度太大,甚至“就是黄色漫画”,不适合出现在小学生课本里;也有不少人表示赞赏,认为性教育没必要遮遮掩掩。这样的争议其实很有启发性,它告诉我们,第一,在我国加强儿童性教育确实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第二,比儿童更需要接受性教育、提高性认识的其实是很多家长。
家长认为“尺度太大”指的是该教材中出现了男女生殖器的直接表述并且配发了相应的图片,包括教材中出现的一些对话也让人颇感面红耳赤。这其实是用成人视角来看待儿童性教育。在成年人看来,除了在私密空间说点黄段子,很少有人在公共场合正儿八经地谈论生殖器官,这意味着不雅甚至下流。可是儿童的世界没有这么复杂,他们也不可能有那么多暧昧的想象,认识生殖器官,进而让他们清楚地知道生殖器官和其他器官一样,都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们接触性教育、了解性知识的必要途径。以成人世界的道德标准,去衡量儿童性教材的尺度大小,根本就是一种价值错位。
或者换个角度看,对儿童进行性教育,可以回避对于男女生殖器官的介绍吗?这完全不现实,而且容易产生认识上的误区。严格说起来,我们也不是没有儿童性教育,比如上了很多年的生理卫生课。但就是因为担心这个害怕那个,硬生生把儿童性教育搞成了性探索,往往是最应该教授给孩子的内容,恰恰成了最敏感的部分,老师在台上语焉不祥地匆匆带过,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在课堂上被吊起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要么被压抑,要么只能求诸于学校、家长管不到的灰色渠道。现在我们要进行儿童性教育改革,编写新的性教育教材,不正是为了打破这种神秘化,回归性知识的本来面目,以教育的方式满足孩子对性的好奇心吗?如果畏首畏尾,仍然用传统观念看待性教育,甚至连生殖器都不能直接表述,那么性教育从何谈起?
对于儿童性教育,一直以来都存在一种矛盾心态,一方面是大家已经达成一种共识,性教育应该从小抓起。尤其是近年来,校园性侵案频发,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儿童性知识的缺乏,遇到危险不懂得保护自己。但另一方面,儿童性教育一旦到了付诸实践的阶段,很多人又觉得“儿童不宜”,让孩子过早地接触性知识会产生不良影响。譬如这本《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从2007年开始编起,其间经过多次研讨和审核,但在十年后的今天,仍然是非议四起,可见难度有多大。而最难的地方,可能就是整个社会还在谈“性”色谈,还未能给“性”脱敏。
在具体的教育方式和内容上,儿童性教育当然还有讨论的空间,但是作为一种知识,我们必须尊重它的内在规律,从基础的概念和基本的常识讲起,不必刻意地遮掩和隐瞒什么。光明正大的讲授性知识,远好过孩子私下里偷偷摸摸地学。也请那些过于敏感的家长放心,孩子眼中的“性”也远比我们成年人所定义所理解的要纯洁得多。
http://news.sina.com.cn/c/2017-03-05/doc-ifycaasy757211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