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我还有老婆,小孩才6个月,请一定要救救我”。10月22日,广州地铁五号线开往文冲方向的列车上有一名年轻小伙突发心脏病向周围乘客求助,紧急时刻,APM线乘坐地铁下班员工陈翠玲帮助乘客顺利脱险。经询问,该乘客之前并没有心脏问题,但家族有心脏病史,此次为突发病情。
此前,乘客因突发疾病而猝死地铁站的事,仅媒体报道的就有多起。相比之下,这名年轻小伙要幸运得多,因救助得当且送医及时,总算是转危为安,让人松一口气。生命之脆弱很多时候就体现在,你根本就无法预知危险何时会降临,而生与死则往往只有一线之隔,有人幸运,有人不幸。
事情的经过并不复杂,新闻也很短,但却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事发突然,并且事关生命,很难让人无动于衷,但更重要的,恐怕不在于事件所涉及的几个话题,颇有代表性,容易唤起网友的共鸣感。比如,在地铁、车站等公共场所,如果有乘客突发疾病,相关管理部门应该有怎样的预防和应对措施?这起事件中,小伙之所以能够转危为安,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地铁员工陈翠玲的及时出手相助,因此很多网友也纷纷为广州地铁点赞。然而进一步追问,这是偶然情况,还是平时训练有素的结果?毕竟不是每一个乘客都会如此幸运。
小伙今年才24岁,如此年轻就突发心脏病,家族有心脏病史当然是原因之一,但与此同地,也不能不让人对青壮年的身体健康状况而担忧。近年来,“猝死”现象越来越普遍,并且有低龄化的趋势,频频发生在青壮年的身上,令人无限唏嘘。环境的恶化,工作压力的加剧,心理层面的焦虑,都可能的原因所在。
引发网友关注最多、讨论最热烈的,当然还是小伙在向周围乘客求助时说的这句话,莫名戳中许多人的泪点,让人感同身受。“我还有老婆,小孩才6个月,请一定要救救我”,简单的一句话,置于特定背景下,释放出的含义是不一样的。你既可以看作这是一个人身陷险境时的求生本能,也可视之为绝望之即发出的最伤感的告白。对你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说,所有的奋斗、拼搏、事业与成就,最终都是为了家庭,如果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那么我们所说的最后一句话,一定是留给老婆孩子的。或者说,也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我们才能真正明白,亲人才是我们唯一的牵挂。
这句话的另一层意味,更是直接撞击了我们最脆弱的神经:如果我死了,我的老婆和年幼的孩子怎么办?与其说是不想死,不如说是不敢死、不能死,而这,又何尝不是我们共同的悲剧?房贷、车贷,以及可以预见的孩子的教育经费,对于一线城市的大多数年轻人来说,这都是无法卸下的经济重担。而男人通常都是一个小家庭的顶梁柱,如果丧失劳动能力甚或发生不测,几乎就等同于经济的破产,一个家庭面临坍塌的危险。
这是一个悖论:一方面,我们为了家人能拥有更好更有尊严的生活,拼命工作,甚至不惜透支健康,另一方面,因为肩负整个家庭的希望与未来,我们的健康和生命都显得格外珍贵。两者之间如何平衡?建立健全教育、医疗等公共福利保障机制,实现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提高国民的抗风险能力,说起来都是老话,但却是唯一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