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日前,安康汉阴汤先生通过一款叫“交管12123”的软件,以网上预选车牌号码的方式,选了一副号码为“G88C88”的车牌。当他兴高采烈去车管所办手续时,却被告知要收8万元“靓号费”。对此,安康市车管所称,吉祥号牌按照数字不同要收取2-8万元不等费用,收费标准为2005年的一份会议纪要。
用手机选号时,系统并未提示靓号价格,所谓的2005年的一份会议纪要,也没有向社会公布,等车主运气好选到吉祥号码时,张口就是8万元,这何止是坐地起价,简直有欺诈消费的嫌疑。所幸最后没有形成强制交易,否则将会成为一个天大的笑话。
单凭十几年的一份会议纪要,来给今天的一个靓号定价,于法无据,于理不通。法理而言,如果车管所能拿出法律依据,那么车主选中靓号而不付出对等价格就有不当得利的嫌疑。问题是,选号收费属于外部行政行为,会议纪要这种内部文件,以不特定的公众并不具有任何约束力。更何况,这份既没有公示,更未获得公众的认可,甚至有没有都还是个问号。这种几个部门的领导碰个头就开始收费的行为,未免太过草率,与乱收费并无本质区别。
情理来说,对吉祥号与普通号区别对待,有利于实现公共资源利益最大化,本身并无问题。问题只在于,8万元一个车牌号怎么算出来的?依据何在?显然,这需要一个相对科学的定价机制。现实中,大多数城市对吉祥号实行的都是竞价制度,价高者得。这样一来提高选号的透明度,避免暗箱操作,二来可以使靓号更趋近于合理价位,充分发挥其社会价值。而反观安康的“一个靓号叫价8万元”,很显然是拍脑袋决定的,自然令人难以信服。
“靓号风波”倒是意外暴露出一个小秘密。据悉,安康市预计到8月底将正式施行号牌号码竞拍制度。也就是说在此之前,该市一直实行的固定收费政策。那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安康市车管所共卖出多少吉祥号牌,给市财政缴纳了多少费用,相关部门能否拿出具体的数据?从会议纪要的秘而不宣,到各部门负责人的闪烁其辞,再到如今闹出这样一场纠纷,答案恐怕会令人失望。定价机制的缺乏,再加上程序的漏洞百出,收费以及资金流向当然也很难规范起来。这事实上也就意味着,卖出靓号的资金很可能处于管理死角,沦为部门“小金库”也未必可知。
此事件中,最值得玩味的是相关部门的心态。车主选号所使用的手机软件是公安部推出的一款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在陕西等省份进行试点。而在选号过程中,车主的每一步操作也都符合规范。既然错不在车主而在车管所,那么政府部门出尔反尔,不仅是对自身工作的一种否定,也透支了政府公信力。一个靓号值8万,政府诚信价几何?这样的比较中,我们很容易发现某些政府部门实在是有些市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