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湖北全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等级提升到二级后,湖北省物价局就启动了价格应急监测,昨天(25日)湖北省物价局通报了12起涉汛涉灾价格违法案件。其中,武汉一所高职院校因在附近路段发生严重积水时收取借道费有可能面临最高200万元的从重处罚。
入汛以来,湖北先后遭受六轮强降雨过程。截至25日,湖北全省有2300多万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多亿元。面对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有人奋不顾身地投入抢险救灾,有人却趁火打劫大发不义之财,两厢对比,实在太过强烈,以至于让人不得不想起这句非常冷酷的名言:比灾难更无情的是人心。
高校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且有着自身的管理制度,如果是一般意义上的停车收费,并无不妥。但“借道费”的说法,则明显有悖于情理和常识。正如湖北省物价局价格举报中心主任刘光锋所说,停车收费就计时,半小时以内免费,超过半小时按相关标准进行计费,没有穿行收费这种依据。
周边居民借学校道路绕行,前后不过几分钟而已,却被高校以不是“同门进出”为由收取了3元停车费。欲收费何患无词?穿着“借道费”外衣,遮挡不住“买路钱”的本质,此外让人格外感慨的有两点,一是乱收费之害真是无处不在,二是这好歹也是一所教书育人的高校,怎么好意思为几块钱干出这么跌份的事?
没有哪一个人哪一个组织生活在孤岛之中,自然灾害面前,所有人都应该迅速集结成利益共同体,抱团取暖,彼此互利,这是一个社会之所以称得上文明的显著标志。一个最起码的常识是,即使你做不到奔赴抗洪第一线,至少也要懂得遵纪守法、维护公德。特定情况下,举手之劳的事情不妨与人方便,而不是人为设置障碍,借灾难之由,渔得一点私利。
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借道费”一事折射出的就是一种“平常之恶”。日常生活中,3块钱毫不起眼,很多人甚至不会去计较,但在城市遭遇自然灾害的语境下,3块钱其实并不少,它所承载的公共道德和伦理价值命题显得异常沉重。自然灾害具有无常性,残酷而公平,它冲击的是整个城市,没有人可以绝对地置身事外,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应该是一种非常理性的利益诉求,而非多么高尚的情操。否则,我们有可能生活在一个“互害型社会”。
因内涝而造成交通堵塞,市民绕道而行即是一种刚性需求。如果你也收费,我也收费,甚至干脆紧闭大门不让通行,这与趁火打劫、见死不救何异?3元借道费,轻易地就“借走”了某些人的道德“底裤”,实在让人不忍直视。由此也可以看出,公共理性和价值底线有时候是何等的廉价和苍白。
此次通报,涉汛涉灾价格违法案件共有12起,之所以高校收取借道费一事格外引人关注,是因为哪怕它是一所高职院校,很多人也寄予更高的道德期待。惩罚性的罚款固然有望让处于灰色地带的“借道费”成为历史,但失落的大学精神又该从何处找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