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领导高度重视,还是高度重视领导

(2015-01-05 17:12:36)

13日凌晨425分,哈尔滨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哈尔滨发布消息,公布哈尔滨市道外区太古街727号库房火灾基本情况。通报全文共585个字,其中,领导高度重视占去258个字,将近一半,引发热议

 

在事故通报稿中,不厌其烦地罗列领导的名字,事无巨细地介绍领导的分工和活动安排,以此来表现领导对事故的“高度重视”,这不是哪一个地方的独创,而是一种普遍性和常规性的做法,尽管这种做法几乎不可避免地会遭到公众的反感和质疑。某种意义上说,“领导高度重视”甚至是事故通报稿的一种标准写法。

 

公众反感在事故通报稿中过度强调“领导高度重视”,无非出于这样几个理由。其一,在一起出现人员伤亡的重大事故中,公众更关心和更希望看到的是有关事故本身的信息,而不是领导名单。事故通报稿通常篇幅有限,在这有限的篇幅中,如果大量的笔墨都用来突出领导的“高度重视”,必然会弱化事故以及救援本身,从而出现内容上的本末倒置。

 

其二,领导重视固然重要,但是不写在通报稿中,领导难道就不重视、就不足以体现领导的重视吗?事实上,在一起重大事故发生后,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将之转化为赶赴现场、指挥救援等行动,乃是一种最基本的职责要求,这一点其实根本不需要强调,对公众而言也属于毫无价值的信息。一篇通报稿一半内容都在谈“领导高度重视”,看上去就像是一篇迂腐的八股文,不仅起不到强调的作用,反而会削减领导重视的价值,因为公众很容易从中读出一种官僚之气和官僚作风。

 

其三,在事故报道中,过度强调“领导高度重视”,刻意树立领导的正面形象,事实上也流露出一种“官本位”意识,事故通报变相成为对领导的歌功颂德。在这起火灾事故中,5名不幸牺牲的消防战士才是真正的主角,但在通报中,他们的名字甚至都没有出现过,仅以“消防战士”来代替,而领导的名字和职务却罗列了一大堆,这在某种意义上说构成了对英雄的不敬。换个角度看,无论怎样的高度重视,终究是一种事后补救,而对于这起事故,相关部门和领导显然应该负有不可推卸的管理责任。将“领导高度重视”置于突出位置,却无异于一种自我表扬和形象展示,显得极其不合时宜,也会让公众误读为,这是官方试图“将坏事变好事”的一种危机公关。

 

值得探究的是,“领导高度重视”为何会成为事故通报稿的标准写法?没有人规定事故通报稿究竟应该怎么写。可以肯定的是,这不会是出于领导的直接授意,因为完全没有这个必要。也不必去指责通报稿的发布者,因为既然已成标准,那么大家只有遵守,无人敢破坏这个潜规则。否则,一旦漏写了某个领导的姓名,弄错了领导的职务,很可能是另一场影响更大的“事故”。那么原因在哪?可能仅仅是一种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一种固定思维:领导必须高于一切,以至于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下,强调和突出领导的形象都是一种心照不宣的官场潜规则,都是永远不会犯错的最优选择。

 

换言之,“领导高度重视”之所以成为事故通报稿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其实是源于“高度重视领导”的心理。公众反感“领导高度重视”这样的字句,不是反感领导,更不是反感领导对事故的重视和关切,而是反感这样一种文风,反感这样一种“唯上”的不良习气。

 

http://news.sina.com.cn/c/2015-01-03/234431355841.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