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被动吃空饷,吃相更难看

(2014-09-28 20:55:12)

    湖南永州一名科级干部陈景云发帖举报自己吃空饷7年,诈骗国家20多万元。据他透露,永州零陵区共有超770人吃空饷。媒体采访发现,要求干部吃空饷,或可解决干部超编、领导超职数问题。而在当地,有些地方明明一个职位可以做的事情,却要五六个人去做,增加了干部编制。(《中国青年报》926日)

    陈景云以自我举报的方式揭露当地公务员普遍吃空饷的现象,看上去既有些“杀身成仁”的悲情意味,也有些让公众大呼意外的传奇色彩。此事的一个背景是,早在2003年,陈景云就曾通过各种方式向纪检、组织、人事部门等部门反映吃空饷问题。然而在长达11年的时间里,陈景云的举报几乎未能得到任何的回应。不得已之下,今年4月陈景云再次发帖“自首式举报”,吃空饷这一历史遗留问题终于在媒体的密集关注下浮出水面,引起关注。

    从陈景云漫长的举报来看,大致可以得出这样两个结论:其一,干部吃空饷在当地乃是公开的秘密,当地有关方面并没有介入调查、追究责任的打算。就在陈景云积极举报的同时,湖南省各地整治“吃空饷”、“在编不在岗”的行动开展已久,而在全国范围内,针对“吃空饷”的大规模治理也屡见报端。可见,对于吃空饷的问题,当地采取的是奉阴违的策略。

    其二,对于吃空饷者而言,他们其实吃得并不“安逸”,甚至吃出了不满和一肚子的委屈。被证实曾吃空饷的干部均表示,吃空饷绝非其本意,而是达到某一年龄或工龄后,根据当地的土政策,或者退养,或者外出打工、经商,或者由领导职务改成非领导职务,“是上级叫我们休息”。一名街道干部的话更是具有代表性,“我们不想退,45岁就退了,讲出去好难听啊。”这显然道出某种实情。确切地说,这种“被动”式吃空饷其实更像是一种保留工资的辞退,物质上或许没有损失,但精神上去备受打击,因为毫无尊严可言。也难怪,作为其中的一员,陈景云甚至不惜以“自杀式举报”来进行抗争。

    问题在于,既然没有人愿意吃空饷,吃空饷本身也是一种严令禁止的违法违纪行为,当地吃空饷之风又何以盛行?更直接地说,究竟谁才是这种“被动”式吃空饷的受益者?从报道中提供的信息来看,像陈景云这样的被动吃空饷者,大多是各个部门各个单位被严重边缘化的小人物,一无话语权,二无影响力,他们之所以有“机会”吃空饷,原因在于他们还有利用价值,这个价值就是他们所占的编制。在一些地方,干部超标、领导职数超标的现象非常普遍,只有让一些人腾出位子来,干部超编的问题才能得以形式上的缓解,那些超标的副职、秘书长之类才可以名正言顺。

相比主动吃空饷,被动吃空饷在吃相上其实更加难看。一者,主动吃空饷的是个人,违规成本高而危害性小,而被动式吃空饷则是一种集体性、制度性的吃空饷,危害性远大于前者。二者,主动吃空饷只是浪费了公共财政,而被动吃空饷则不仅浪费公共财政,还严重浪费了人才资源。四十来岁的年纪,对于一名干部而言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既有基层经验,又有行动力,早早退下来,不仅对其个人是一种打击,对国家也是一种损失。更重要的是,被动吃空饷还具有某种欺骗性,既一方面可以显示简政放权的政绩,一方面又可以无所忌惮地增加干部编制,滋长任人唯亲的不正之风。如此吃法,只怕精兵简政会陷入“越减越多”的怪圈。

 

http://economy.jschina.com.cn/system/2014/09/26/021984632.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