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跪求借款”能否倒逼企业家的爱心

(2014-07-04 17:55:13)
6月30日,在成都市武侯区航空路新希望大厦外,一名身绑玫瑰花的男子携14名大学生集体下跪,他们手持玫瑰,并举出广告牌向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畅借款100万治病,广告牌上还写着“借我100万,我打工还你一辈子”的字样该名身绑玫瑰花的男子名叫莫向松,是一名大学生,也是一名白血病患者。(中国新闻网7月2日

 

虽然从形式上看,这更像是一场行为艺术,但内容却让人莫名悲伤和无奈。作为一名已经成年的大学生,当然不会不清楚在公共场合下跪的份量,以这样一种方式向富豪“借款”,其实就等同于放下尊严向别人乞讨。从中,我们既能看出一名大学生的勇气与积极的人生态度,更像体会他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以及深深的无助感。在生命面前谈论尊严与面子,既是一种冷酷也是一种荒谬,如果不是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想必莫同学也不会做出这样一种选择。

 

然而,虽然我充分理解,但对莫同学的行为却并不认同。从感情上说,我们都希望富豪能够慷慨解囊,成就一段感人佳话,但富豪并不负有借款的义务。莫向松带领同学集体下跪,甚至指名道姓地向刘畅借款,某种意义上是构成了一种道德绑架,这对富豪而言,同样是一种不公平。并且我们都知道,爱心从来都不是逼出来的。

 

面对大学生的集体“跪求”,富豪显然没有更好的选择,要么借要么不借,而无论是哪一种,结果恐怕都会令人失望,而非皆大欢喜。不借的话,富豪将毫无疑问地背上“为富不仁”、“冷漠无情”的道德骂名,借的话,固然可以实现对个体的救济,但长远一点看,这个案例一旦成功,将会得到广泛的复制,一定会有更多和莫同学有同样不幸遭遇的人跪倒在富豪的面前,到时借还是不借?如果帮一个不帮一个,富豪们会不会陷入无休止的道德争议之中?

 

爱心本身是一种稀缺资源,一旦被过度消费和严重透支的话,对社会同样危害甚大。事实上,我们也很难想象,一个靠下跪来乞求扶危救困的社会还是一个正常的社会。莫同学当然应该得到帮助,任何一个身处困境的人都应该得到帮助,只是这种帮助应该是一种制度性的救济,而非这种靠博眼球和制造舆论效应式的私力救济,他们应该有尊严地获得帮助,而非通过“集体下跪”才能获得。

 

大学生集体下跪求“借款”,实在是让人不忍直视的一幕,但是应该感到脸红心跳的却不是他们。从道理上说,像莫同学这种情况,大病医保应该是最理想的一种选择。然而《2013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快报数据》显示,当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8173.7亿元,基金支出6801.1亿元。算上2012年的累计结存,医保基金的累计结存已超过9000亿元。一边是结余超9000亿元,一边是大学生“跪求借款”,我们不禁要问,医保究竟保了谁?

 

从学校的角度,对像莫向松这样的身处绝境的同学也应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众所周知,如今的大学并不缺钱,动辄百万级的校门,花在大兴土木和形象工程上的钱更如流水一般,如果拿出一部分来,成立一个医疗基金会,是不是更人性化,更符合大学的精神?更说以企业家为代表富豪群体,是不是也该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和许多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富人在慈善事业上的投入少得可怜,他们似乎更愿意花钱追捧明星、购买奢侈品,而不是帮助弱势群体,所以难以摆脱“土豪”形象。

 

弱者没有尊重,折射出的是强者的自私与狭隘。个体的不幸,通常与制度的缺失密不可分。面对大学生的“跪求借款”,我们不能只有同情与悲悯,更应有反思和愧疚。

 

http://news.sina.com.cn/s/p/2014-07-02/100930456270.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