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迷失在“吃铅笔也超铅”中的权力公信

(2014-06-18 14:55:50)

近日,有舆论曝光湖南衡东县大浦镇有300多名儿童检测发现血铅超标,疑为当地一家化工企业污染所致。据悉,该工厂的厂区内烟气弥漫,大量灰色烟尘从车间顶棚冒出,排污沟直接通往湘江。然而面对记者关于事发原因的提问,当地官员称,超标原因不能确定,嘴里咬铅笔“也可能超铅”。(新华网6月15

 

我国儿童血铅的健康标准值为100微克/升,高于这个标准就是铅中毒。据相关媒体披露,衡东县大浦镇经检测有300多名儿童血铅超过这一标准,高的达到了322微克/升,按照相关标准,这已经属于中度中毒。面对如此重大的群体性公共安全事件,具体原因固然有待调查确认,但以“吃铅笔也超铅”回应质疑,既缺乏应有的理性,也缺少最起码的温度。

 

对于这句“神回复”,网友发起了猛烈的炮轰,这几乎是可以预见的。但显而易见的是,过度纠结于这句雷语,其实并无太大的意义。一者,这句话在逻辑上的混乱人人都看得见,根本没有批驳的价值,二者,从当地的种种表现来看,这句话虽然足以雷得人外焦里嫩,但却未必不是一种发自肺腑的真实态度。

 

从污染化工厂的建成投产,到今日发生铅超标事件,显然不是一日之功,在足够长的时间跨度内,当地政府有无数次纠错的机会,但却没有做出任何的实际行动。当地政府对污染企业的默认和纵容态度,无疑就是对民意和民生的冷酷无情,以及对舆论监督的漠视。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地官员称“吃铅笔也可能超铅”体现的倒是当地政府行事风格的一脉相承,真实得有些“可爱”了。

 

透过“吃铅笔也超铅”的回复,真正让人感到担忧的,其实是一种权力底线的丧失。尽管从高层到民众已经达成这样的共识,“唯GDP至上”是一种畸形的发展观,但现实而论,牺牲环境乃至民众健康换发展仍然有一定的市场,尤其是在一些缺少资源和投资环境的不发达和欠发达地区。通常情况下,人们会这样来理解:这是一种发展焦虑下的无奈选择,在谴责之余不乏一丝理解甚至同情的意味。

 

但事实情况远非如此。在“吃铅笔也超铅”的回复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在一些地方政府和个别官员的眼中,牺牲环境乃至民众健康,甚至连发展的代价都算不上,而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带毒式发展”的最后一件道德底裤也被无情地扯掉了。《人民日报》一篇评论文章称这样发问“人没了,发展还有什么意义”,问题在于,如果根本就无视人的存在,这样的发问说给谁听?

 

亟待纠偏的不仅是畸形的发展观,更应该是沉没的底线意识。事实上,很多时候“牺牲环境换发展”根本上就是一个假象,之所以一些地方对之乐此不疲,不过是为了掩盖其发展惰性和执政能力低下而已。引进污染企业,在审批程序一路绿灯,并不是为了创造多少价值和税收,而只是为了彰显地方政府在发展上所做出的努力和态度,在这种“表演式发展”中,人的因素被习惯性忽视,成为政绩舞台上的人肉背景。

 

中毒事件经央视曝光后,衡东县委15日向记者回应称,6月14日当地紧急成立事件调查组,依法启动了调查程序,对涉污染企业迅速关停彻查同时,成立专门班子赶赴大浦镇重点检查其他涉污企业,摸底排查血铅超标儿童人数,发放牛奶和相关药品,做好当地群众思想疏导和安抚工作。应该说当地的补救工作做得还算到位,只是这所有的努力都被一句“吃铅笔也超铅”而轻易消解。打捞迷失的权力公信与伦理底层,需要的不是对权威媒体的高度重视,而是对民众的人性关怀。

 

http://news.163.com/14/0615/11/9UPEGO9400014JB5.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