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吴龙贵
吴龙贵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229
  • 关注人气:3,21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副职超配”的本质是权力自肥

(2013-11-25 21:41:13)

近日,记者调查全国24个省级行政单位中250个地级市的副市长数量。结果显示,尽管各市经济、人口规模存在巨大差异,但6-8名副市长几乎是“常态配置”。据媒体报道,国务院已于2008年明确提出,“国务院各部门领导职数明确为一正四副”,但对地级市应配备多少副市长并无具体规定。(《新京报》11月25日

虽然并无具体规定,但按照“国务院各部门领导职数明确为一正四副”的制度本意,地级市的副市长人数也应当在这个范围之内,至少不应该超出这个范围。但从调查的情况,地级市“副职超配”的现象却十分严重。6到8名副市长只是“常态配置”,甚至有个别地级市的副市长人数达到9到10名。这样算下来,某些地方的领导集体是要组建足球队的节奏吗?

对于“副职超配”的现象,公众非议颇多,但同时又有些“审丑疲劳”之感。现实中,超配的何止是副职,整个行政体系都在不断地超配、膨胀之中。长期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一直在提倡“精兵简政”,但无奈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公职人员队伍,都陷入一种“越简越多”的怪圈。极为讽刺的是,前几年某地甚至专门成立了一个“精兵简政办公室”,兵未精、政未简,倒是平白无故地又多出一个政府机构。

执政理事不是打群架,重要的是工作效率和科学管理,当然不是人越多越好,领导职数只要满足工作的实际需要即可,根本无须过多过滥地配置。譬如同属中西部地区地级市、各方面情况相近的四川宜宾与山西临汾,在副市长数量配置上,宜宾市要比临汾多出一倍:宜宾市有副市长10名,临汾市5名。然而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临汾因为副市长少,而在管理和发展上不如宜宾市。调查已经显示,有的城市在“工作量增加”或不变的情况下,副市长的数量反而有所减少。明明五个人就能完成的工作,非得配备十个人,这是典型的浪费。

事实上,“副职超配”不仅无益,反而有害。一般情况下,地级市领导的职能分工是这样的:市长书记主管宏观层面和大方向,而副市长分管具体的职能部门。但职能部门终究是有限的,并且都有相应的部门领导,如果副市长的职数不加限制,就有可能出现一种“不够管”的现象,从而导致职能交叉、权责混乱的问题。这不仅会影响行政效能,还会徒增行政成本。

行政管理的特殊性,要求实行首问责任制,然而在食品、卫生等诸多行政领域,却经常会出现“多龙治水”的制度困局,看上去谁都能管,但事实上谁又不用担责,最终的结果是越管越乱、越管问题越多。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人多事少,有些副市长又不甘于平庸和寂寞,反而会没事找事,从而使得整个行政体系的运转变得沉重不堪。这恐怕也是“办事难”、“办证难”的原因之一。

客气地说,“副职超配”是官本位意识作祟,不客气地说,这其实就是一种权力自肥。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晋升一级意味着更好的待遇、更多的权力,而这些待遇和权力,又是以透支公共财政为代价的。“副职超配”看似只是增加了几个副市长、副秘书长,但实际上每一个级别的行政成本都会因此而水涨船高,大大加重了财政供养负担。换句话说,每增加一顶官帽,对民生的伤害就多一分。

杜绝“副职超配”的问题,一是要加强立法和制度规范,明确副职的配置,千万不能低估官员权力自肥的能力,二是实行更全面的政务公开,那么多副市长,究竟干了些什么,干得怎么样,不妨“拉出来蹓蹓”,让民众来评价到底是不是尸位素餐,以此形成一种倒逼力量。

http://news.sina.com.cn/c/2013-11-25/023928799082.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