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公众陷入“蛋鸡困局”的政策不是好政策

(2013-11-06 19:22:11)

日前,北京市交通部门提出多项建议治堵控污,其中包括建议研究以停车泊位控制机动车增长的实施可行性,把拥有停车泊位作为申请小客车摇号的资格审核条件之一。专家称此举有利于规范停车秩序,但有网友认为这是鸡生蛋蛋生鸡的两难命题。(《京华时报》11月6日

 

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长,首都变成了“首堵”,而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在此语境下,交通部门出台了多项治堵控污政策,诸如每月设“无车日”、取消不限行工作日、延长公交车道使用时间等,公众并无异议,最大的争议来自于“摇号者须先有车位”。网络调查显示,有近八成的网友对此项措施表示反对。原因很简单,前几项措施不管实施效果,最起码对所有人是公平的,而后者则显失公平。

 

以车位来控制机动车的增长,缺乏逻辑上的合理性。拥有车位事实上只是提高了申请遥号的门槛而非减少指标。在指标恒定的情况下,拥有车位的中签者立马购车上路的概率显然要大于无车位者。从理论上说,这只会促进机动车的增长而非控制。事实上,早在1998年,北京曾实施凭停车证购车的政策。但由于效果不佳,这一政策实施七年后被取消。在没有任何制度创新和改进的情况下,一项已被事实证明无效的政策重新拿来使用,似有“炒冷饭”的嫌疑。

 

支持“摇号者须先有车位”政策的最大理由是,此举有利于规范停车秩序。但关键是,这完全是两个层面的问题,不可混为一谈。从根本上说,控制机动车的增长,才有利于规范停车秩序,而非相反,规范停车秩序可以控制机动车增长。更要看到,停车秩序的问题涉及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之责,而摇号则一种公共利益,“摇号者须先有车位”固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停车秩序,但却是拿公共利益为职能部门的失职埋单。这样的管理思路,无疑是本末倒置。

 

退一步说,即便“摇号者须先有车位”能起到控制机动车增长的作用,我也不认为这是一项好政策。因为任何一项政策都不能以结果为唯一的目的。正如网友所说,这实际上是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两难命题,对大多数普通民众来说,没有车位,不能申请摇号,而拥有车位又未必摇得上号,经济风险太大,最后只能选择放弃。公共政策应当对所有人公平,如果一项政策不能给人一种合理的预期,就很容易异化为一种特权,只能由部分人享有。

 

有必要指出,控制机动车增长的唯一办法就是控制机动车本身,没有其他捷径可走。这个办法最公平也最有效,成本也最低。根据新政策,从明年开始,北京市每年机动车的摇号指标由每年24万个降为15万个,减少了9万,这个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但问题随之而来,既然无论怎么样,北京市每年都会增加15万辆的机动车,那么“摇号者须先有车位”的又有何意义呢?显然,醉翁之意不在酒。“摇号者须先有车位”虽然无益于控制机动车增长,但会导致停车位涨价、抢购停车位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会带来地价上涨、增加各种税费等,政府才是这项政策的最大受益者。换句话说,“摇号者须先有车位”其实就是打着控制机动车的幌子与民争利。

 

http://news.sina.com.cn/c/2013-11-06/024428630093.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