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领导事件”为何时图无真相
(2013-10-17 01:33:35)14日,浙江余姚网友微博爆料:余姚三七市镇某领导今日下乡视察水灾,某领导因穿高档鞋子,迫不得已由年近六旬的村书记将其背进灾民家里。微博同时配了图片。有图有真相,此微博迅速引发网友关注,包括《人民日报》、央视在内的诸多媒体也对此事件加以严厉批评。很快,余姚市三七市镇政府官方微博证实:当事人为三七市镇村镇建设办公室主任王某某,目前已被免职,并给予党内警告处分。
本来事件已经尘埃落定,不想却因昨日《成都商报》的一篇调查报道而再生波澜。 当事村支书许国庆称,他和王某某很熟,也都是一个村的。他背王某某,完全是关系好,出于个人感情。“当时他有说有笑,还说自己力气大,让王某某上来看自己是不是背得动”。事发后,“他很懊恼,也一直在抱怨自己”。一位和王某某长期搭档的镇干部也表示,灾情发生后,王某某连续工作了几天几夜,多次下到1米多深的水中探路,“不可能穿着高档皮鞋”。
也许很多人都不愿承认,这起招致恶评如潮的“背领导”事件,其实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乌龙”。本来,事件的真相并不难得出。网友微博爆料中,存在两个很明显的失真,一是将“布鞋”换成了“高档皮鞋”,二是将村支书的自愿行为描述为“迫不得已”。前者显然不符合生活常识,而后者只要加以调查即可证伪。但显然,从网友到媒体再到当地政府,都失去了等待真相的耐心。
我不认为这是因为当地一些镇干部所说,“王某某运气不好”,也不认为网友随手发出的一条微博真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说,“背领导事件”之所以发酵至此,不是因为它的真实性有多大,而是因为它更符合大多数人的想象和期望。对网友来说,“王某某”是谁并不重要,他究竟做了什么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官员身份,人们对“王某某”的批评和指责,实际上是借此来发泄对整个官员群体的不满。对媒体来说,这无疑是非常难得的新闻素材,既可以迎合观众和读者的口味,又能显示舆论监督的价值。而对当地政府来说,余姚受灾,政府救灾不力饱受诟病。在这个当口,发生这样一件颇受关注的事,犹如救命稻草一般,政府正如可以通过雷厉风行的问责来转移视线,同时挽救自身形象。
当一个社会事件的结果不取决于真相,而取决于大多数人的话语权的时候,王某某也就注定要成为事件中的牺牲品。问题在于,谁会关注这样一个小人物的命运呢?其同事说,王某某从基层做起,40岁才当上镇村镇建设办公室主任。在整个权力序列中,这是一个连九品都算不上的芝麻小官,外界无论对他有怎样的误解,显然都是无风险的。这一点,从网友和舆论,都非常清楚。不妨设想,假如事件的主人公不是一个基层干部,而是一个上面下来视察工作的省领导,结果肯定会是两样。讽刺的是,正是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却意外地成为整个官僚体制和官员群体的代表。
我们热衷于树立各种各样的典型,包括正面的和负面的。但其实,真相比典型更重要。因为一个人为制造的“典型”,会让这个社会变得浮躁和虚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