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腿求生”是怎样的社会之痛
(2013-10-10 22:43:16)一把钢锯、一把小水果刀、一个裹着毛巾的痒痒挠,保定硬汉郑艳良用这三样简单的工具,在家中床上将自己患怪病的整条右腿锯下,为忍住疼痛他咬掉了四颗槽牙。如今,同样的怪病还在他左腿上无情蔓延。郑艳良希望好心人支招,医治好时刻折磨自己的怪病,安上一副假肢,重新为妻女撑起一个家。(《燕赵晚报》10月10日)
没什么不能没钱,有什么不能有病。不幸的是,郑艳良两样都占了。又或者说,对像郑艳良这样的普通农民乃至绝大多数人而言,有病实际上就等同于没钱。没有人知道郑艳良承受了怎样的痛苦,但当他决定“断腿求生”的时候,内心一定是充满了无奈与绝望。钢锯、水果刀、痒痒挠,事实上哪怕只是想想,我们的右腿都不禁隐隐做痛。
微博、微博包括一些媒体报道中,都称郑艳良为“硬汉”。这当然是不无善意的表达,然而置身于这样一个不幸的家庭,这样的赞誉不仅是郑艳良无法承受之重,也多少透着一些轻佻与不敬。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更何况,郑艳良是这个家庭的顶梁柱,失去一条腿意味着把这个家庭瞬间推向了坍塌的边缘。如果可以选择,郑艳良决不会以如此极端的方式来面对疾病。“安上一副假肢,重新为妻女撑起一个家”,这样的愿望何其卑微,然而又何其遥远?“硬”的不是郑艳良这个汉子,而是无力改变的残酷现实。
郑艳良的惊世之举并非孤例。2011年,重庆农妇吴远碧因患上一种以重症腹水为表现的“布查氏综合症”,在无钱救治的情况下,为“不拖累家人”,选择剖腹自救。26天后,因伤口感染而去世。今年年初,多家媒体报道了江苏肾病患者胡颂文自制“血透机”自助透析13年的事……
迄今为止,我国已经建立了全世界覆盖人数最多的医疗保障体系。这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然而一方面由于参保人口基数庞大,另一方面医疗投入不足,我们的医疗保障体系存在着保障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大病、重病医保仍是一块短板。从报道中看,郑艳良似乎没有参加任何医保,即便参加了,在现有制度下,他所参获得的救助金对于他的疾病而言也无异于杯水车薪。郑艳良的“断腿求生”从某种意义上说,未尝不是个体对医疗体系的一次血淋淋的抗诉。
好消息是,2012年8月,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6部门公布《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以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按照意见,城乡居民大病保障报销比例将不低于50%,重特大病将补偿90%。坏消息是,这一种好消息至今仍停留在纸面,“大病医保”还只是一种愿景。何以拯救郑艳良们?一方面,希望“大病医保”在众望所归中尽快付诸实践,而不是在无谓的研究中延宕,另一方面,也应在制度过渡期内制订替代方案,以填补制度真空,不能让“郑艳良”们在希望中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