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节送礼,一道沉重的社会课题

(2013-09-06 14:36:40)

9月10日,就是第29个教师节了。微博搜索“教师节”三个字,出来的都是:“调查:教师节送礼,送还是不送?”、“广告:某某品牌献礼的教师节”。教师节,似乎跟送礼结成了对子。记者调查发现,教师节礼品越来越贵重,少则几百,多则几千。(新华网9月6日

 

临近教师节,很多家长都处于纠结之中。送不送?送多少?怎么送?怎样才能既给老师送了礼,又能表现得自然得体?教师节送礼着实是一个既考情商又考心理素质的技术活。

 

 

我国于1985年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意在要表达全社会对教师的尊敬,在全社会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尊师重教”的国民意识并没有提高多少,而“送礼”则已经成为教师节最具广泛性和群众性的一项主题活动。人们用一种病态的方式表达着对教师的尊敬以及对教育的重视。

 

 

在笔者的记忆中,很多年前,学生送给老师的教师节礼物无非是一声节日问候,或者一束鲜花,而在今天,几百块钱的购物卡已属稀松平常,据说有家长送老师LV包、出国游。教师节礼物的水涨船高乃至彻底物化,见证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教育精神和社会风气的逐步退化。

 

 

在教师节送礼这个事情上,最矛盾也最有趣的一点是,在价值层面,人人都会旗帜鲜明地反对这种陋习,譬如加重了家长的负担,异化了师生之间的关系,玷污了教师职业的神圣,助长了教育不正之风。然而在实践中,很多家长仍会自觉自愿成为这种陋习最忠实的行动者和推动者。

 

 

对于教师节送礼、收礼,我不认为我们应该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因为当一种陋习成为一种集体行为的时候,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其中的参与者,没有谁会比谁更具道德优越感。至少在我看来,教师还不是这个社会最没有职业道德的一个群体。或者说,明知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但人人都无法抗拒,那么一定不是某个人出了问题,而是社会机制出了问题。

 

 

教师节送礼风的盛行,本质上就是职业耻感的丧失,这既有个人的原因,也是有环境的原因。教师被视为一项神圣的职业,也理应获得相应的职业体面和社会地位。在很多国家,教师属于地位高、收入高的“双高族”,待遇高于公务。而反观我们,不仅存在着大量月薪不足百元的乡村代课老师,在高度行政化的教育体制下,一线的普通教师被严重边缘化,也没有太多与其职业相对应的社会地位可言。这必然会降低教师这个群体的职业成就感和职业荣誉感,进而导致道德水平的下滑。

 

 

更要看到,教师节送礼风也与当下社会的浮躁心态有关。有人说,中国人太“急”,什么事都想高人一等,领先一步,而“急”的重要表现形式就是凡事喜欢走捷径,没有规则意识。排个队,插,过个马路,抢,久而久之,人人都有一种“受害者心态”,似乎不搞点潜规则不玩点小聪明,自己就会吃亏。住院做手术,不给大夫塞个红包心里就不踏实,孩子明明好好的,非得给老师送点礼。

 

 

教师节送礼,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因此理性反思比简单粗暴的道德说教重要的多。对个人而言,这也许只是日常小事,但对社会而言,却是一道沉重的课题。

 

 

http://www.js.xinhuanet.com/2013-09/06/c_117254890.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