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内地赴港招商奢侈账单的皮
(2013-08-26 20:41:31)今年5月一个月,香港迎来6个省级招商团;6月,又有3个省级招商团赴港。此外,还有一些地、县级政府招商团。这些招商活动,一般包括启动仪式、集中签约、大型宴会等环节,都在香港顶级酒店和会场举行,耗资不菲。对此,《人民日报》近日发表文章称,一些内地赴港招商团的奢侈之风不减,亟须狠刹。
内地政府赴港招商奢侈到什么程度?今年5月,某省招商团在香格里拉酒店举行早餐会。一位参会的香港企业家透露,参加者共约40人,花费约4万元,人均1000元。管中窥豹,一顿早餐尚且如此挥霍,整个招商花费之巨也就不难想象了。知道的,这是招商引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豪华旅游团呢。
私下揣测,内地政府赴港招商之所以如此奢侈,大致出于两个原因。一是文化自卑。这些年借“出国考察”之机,地方官员走遍世界各地,也算是长了不少见识,但香港和内地毕竟实行的是不同的制度,在文化、价值观以及社会风气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内地官员与香港的企业家面对面地谈起生意来,难免有些不知深浅,总觉得像香港这样高度发达的商业大都市理当是个纸醉金迷之地。装富充阔,一掷千金,生怕别人瞧不起,不过是为了掩饰信心不足,为自己增加一点底气而已。
二是习惯使然。与三公消费的高昂数字相比,赴港招商花的这点钱恐怕是小巫见大巫。换言之,内地政府赴港招商的奢侈之风,不过是公务消费不受约束的一种折射。内地的一些地方政府和官员大手大脚、奢侈消费惯了,以至于形成了一种本能,久而久之,很自然地就会把这种作派带到其他地方,甚至天真地以为所有地方都该如此,全然不会顾及别人异样的目光。
一位身为亿万富豪的香港企业家感慨:“一顿早餐花1000元,我不掏钱都觉得心疼。”可以肯定,以正常收入论,在这些赴港招商的内地官员中,没有哪一个的消费能力可以与这位亿万富豪相提并论,但同样可以肯定,也没有任何一个官员会为“一顿早餐花1000元”而觉得心疼。原因很简单,从企业家的角度来看,每一分钱都是自己辛苦挣来的,当然应该格外珍惜,这种毫无必要的奢侈消费既是对个人劳动成果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智商的一种侮辱,他们从骨子里都无法认同这种行为。而从政府官员的角度看,招商引资乃是一种职务行为,再奢侈的消费也不需要自己出一分钱,当然是“崽花爷钱不心疼”,甚至是不花白不花。
赴港招商的奢侈之风当然应该是狠刹,但这只是表层,扒一扒这笔奢侈账单的皮,其实有很多问题更值得反思。譬如,在八项规定出台后,官员借考察之名出国(境)旅游的次数和花费在官方统计中都已经有所下降。但有报道称,不少地方已经“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借到港台甚至国外招商引资的名义,威逼利诱企业出钱埋单,并许诺一定的政策优惠,这算不算一种变相的公款旅游,甚至权力滥用?
更值得警惕的是,有谁细算过招商引资之笔账吗?招商引资既是地方展示形象的窗口,对发展经济也功不可没。正因为如此,许多地方都把招商引资当成头等大事来抓,甚至为此不惜一切代价。但问题是,对于招商引资,很多地方政府既缺乏相应的制度规范,也没有有效的监督,以至于投入产出严重不成比例,本以发展为根本诉求的招商引资实际上却阻碍了发展伤害了民生利益。以赴港招商的奢侈账单为例,招商成功了是功德无量,不成功则理所当然,谁也不会被问责,招商引资岂不成了一种不折不扣的官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