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视点官方微博消息,环保部部长周生贤9日表示,我们的环保工作涉及的部门很多,许多职能出现交叉重叠。“水里和陆地的不是一个部门管,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不是一个部门管。”“我听说世界上有四大尴尬部门,中国的环保部就是其中之一。”(新华社7月9日)
网友纷纷求证:除了中国环保部,其他三大尴尬部门是哪些?可见,所谓“世界四大尴尬部门”充其量只是一种民间说法,其可信度和权威性都有待考证,而周生贤部长也只是“听说”而已。不过,以环保部部长之高位,以及其思考问题的深度,在公开场合引用这样一种说法,也足以见得这种说法本身有一定的道理,至少,它让部长产生了共鸣。
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环保部门所承担的工作责任重大且纷繁复杂,但是显而易见,“水里和陆地的不是一个部门管,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不是一个部门管”,这肯定不是一种高效且科学的管理模式,但确是实情。周部长将其总结为“环保工作涉及的部门很多,许多职能出现交叉重叠”,其实是对环保部门的内部管理提出批评与自我批评,这种坦诚的态度令人赞赏。
事实上,这种管理模式上的弊端又何止出现在环保领域?譬如食品安全问题,据说从田间地头到百姓的餐桌,对食品安全负有监管职能的部门多达9个。管事的“婆婆”越多,管理的效果却越差。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就是最有力的一个证明。
行政部门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实和垂直领导下的线性管理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模式。如果条块分割,把管理权分属不同的部门,将极大地影响行政效能。当然也不可否认,过多的部门设置,过于分散的管理职能,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机构慵肿、人浮于事、职能不明、责任不清等典型的“机关病”。
内部管理的问题毕竟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加以完善和解决,真正让环保部门尴尬的,其实是外因,即如何正确处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确切地说,就是环保部门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周生贤,环保工作目前难点是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问题,必须坚持保护优先的方针,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如果不坚持科学发展,发展让好人变成了病人,健康人变成了瘸子、跛子,这种发展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不健全的。”
对于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周生贤有一句经典的表述是“开着宝马喝污水”。地方经济发展了,人们的消费能力提高了,但环境却恶化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却倒退了。这样的环境治理肯定是失败的,这样的发展也肯定不是良性的。然而众所周知的是,牺牲环境换发展换政绩,在一些地方仍然大行其道。
究其根源,在于环保部门还相对弱势,其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常常以失败告终,一些环保政策和执法行为,常常得让位甚至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之间难免冲突,因此赋予环保部门的独立性非常必要。然而现行体制下,地方环保部门隶属于地方政府,人、财、物处处受制于地方政府,环保部门哪来的底气向政府决策说“不”?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河南某县环保局居然将“排污费”用于人员经费开支,以至于一些环保局长困惑不已:“污染企业咋成了我们的衣食来源,我们该保护环境呢,还是保护污染企业?”完全可以设想,在环保与发展谁更优先的选择上,环保部门根本没有话语权。
环境问题与所有人都息息相关,环保部门的尴尬,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尴尬。如果不尽快理顺环保管理体制,不改革环保部门在整个权力体系中的定位,那么这种尴尬迟早会变成灾难。水质的恶化,雾霾的来袭,已经拉响了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