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的“假死亡”与看不见的真腐败
(2013-04-08 23:08:54)日前有媒体调查称河北深州43人因“死亡”被核销贷款,包括当地副市长和公安局副局长,另有15人“失踪”,58人涉贷款额约250万元。其中多名“死亡”者都健在。当地户籍民警称从未经手过这些人的死亡或失踪证明。知情人称对位高权重者,信用社主任以核销贷款送人情。(《新京报》4月8日)
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了。这世间的许多事情,都是这样真实到令人发指。前者指向的是近年来媒体不断曝光的“死人冒领工资”现象,而后者说的正是河北深州多人因“死亡”被核销贷款一事。两相对比,不难发现,有时候生与死之间,也不过就隔着一张纸而已。
此事最离奇之处,还不在于大活人被一张死亡证明活活“证明死”,而在于究竟是谁为这些“活死人”出具了死亡证明,至今仍是一个巨大的谜团。信用社方面坚称,这些证明是由公安部门出具的,而派出所户籍民警则表示,从未经手过这些人的死亡或者失踪证明。信用社方面再次反驳,给他们胆子也不敢伪造死亡和失踪证明。
其实,情节越是复杂离奇,就越是能够说明事件背后藏着不可告人的真相。按照《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贷款核销材料中,必须提交死亡或失踪证明、财产或遗产清偿证明等证明无力偿还的完备材料。如果这些证明确为公安部门出具,那么信用社只需公开这些材料即可,何以要以“保密”为由拒绝?又何以早在去年五六月就已经走完所有程序?如果信用社伪造了这些证明,仅私刻公章一项就触犯了刑法,公安部门何以宁愿容忍信用社的指责,而一直未介入调查?双方都在试图为自己开脱,实质上都是在掩盖真相。道理很简单,此事真相一旦大白,双方都难逃问责,心照不宣地打打嘴仗,尽可能地把水搅混,是最好的自我保护。
无论这个事件的结果如何,有一点都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通过“活人证死”的方式核销贷款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而国有资产的流失必然有相应的受益者。换言之,在看得见的“假死亡”背后,其实有着看不见的真腐败。
被核销贷款的58人中,有县公职人员、法院人员、乡镇干部、村干部及其亲属等,其中包括当地副市长和公安局副局长这样的高官。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这大大小小的一干公职人员,既是“假死亡”的受益者,也可能是直接的参与者和主导者。他们彼此之间形成了一个非常完整且密不透风的权力造假链,只有每一个环节都“按步就班”,那么证明一个活人的“死亡”就是盖几个章这么简单的事情,而个人却可以从中获得不菲的利益。
网上曝料称,对于位高权重的人,信用社主任以核销贷款送人情,没权没钱的借款人送给信用社主任20%到30%的礼便予以核销。这种说法的真实性到底有几分,暂时还无法下一个定论,但显而易见的是,基层信用社所暴露出的巨大的金融管理漏洞必须得到及时的填补。目前,深州市农村信用联社已对事件展开调查,涉事的三名信用社主任被停职。但鉴于问题的严重性,仅有行业内部的自查自纠显然是远远不够的,相关司法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必须介入,如此才能保证真相的还原,从而使事件公正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