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近日,湖北省黄石市《东楚晚报》的一条新闻,吸引了央视主播张泉灵、央视网新闻、《中国青年报》等众多微博用户的关注。在这篇刊登在第三版第二条位置的新闻,名为《距国家暗访组来黄检查只有98天……》,暗访的消息提前三个多月曝光,变成了通知,让网友大呼“这个暗访有水平”。(国际在线1月24日)
这条新闻放在该报第三版的二条位置,头条是“本报今起征集‘最反感的官话套话’”,两相对比,让人忍俊不禁。官话套话乃是形式主义的一种具体表现,而诸如“距国家暗访组来黄检查只有98天”之类的新闻报道,则充满表明形式主义作风其实早已深入骨髓。
围观的公众惊诧、嘲讽“暗访组检查”与“行动起来、紧张起来”之间的逻辑冲突,殊不知这种类似于相声表演艺术中“抖包袱”的政府行为在现实生活中俨然是一种普遍现象。2012年5月24日,《南方农村报》曾报道广东惠州市惠东县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加大宣传力度、工作力度,迎接省、市组织的暗访组、媒体到县开展明察暗访活动。同年,广州市天河区的政府网站上,出现了一则《关于做好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暗访阶段工作的通知》。也许在公众看来“暗访变时察”是一种笑话,而在政府部门看来,这却是一项必须高度重视的工作。
为何如此?首先是源于立场和利益诉求的不同。我们总是会一厢情愿地认为,所谓暗访,当然就应该是搞突然袭击,以掌握最真实的情况,否则,
暗访之所以变“明察”,根本原因还在于“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地方上能将国家暗访组检查工作的时间精确到“只有98天”,显然不是推断,而是得到了某种明确的提醒和指示。这实际上已经意味着,此次暗访的形式远大于内容,地方政府对待暗访的态度比平时做了什么重要得多。于是,“行动起来、紧张起来”之类的措辞就成为向上级表决心的一种方式,甚至包括“距国家暗访组来黄检查只有98天”这种娱乐大众的新闻报道,也许都是为取悦检查组而刻意为之,似乎不如此就不足以显示对检查组的高度重视。简而言之,地方上做出什么样的准备,完全取决于检查组想要得到什么,如果检查组到地方上来检查工作只是为了摆摆官架子,彰显一下权力的威风,地方上必然会以最露骨的方式来投其所好。
如果说“距国家检查组来黄检查只有98天”是一出闹剧的话,那么接下来上演的必然是一出喜剧,名字叫“暗访取得良好效果”。皆大欢喜,何乐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