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吴龙贵
吴龙贵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859
  • 关注人气:3,21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庆长假结束,谈谈“你幸福吗”

(2012-10-07 19:21:30)
标签:

杂谈

国庆长假,有很多事可以说道,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是一段视频。央视记者下基层采访,问一名外来务工人员,“你幸福吗?”大叔上下打量了一番记者,淡定地说“我姓曾。”这段被网友称为“2012年神一样的”回复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成为一个热点话题。随后,各种版本的“神回复”也相继出现。

 

这个视频的走红,不仅在于无厘头式的回答戳中了人们的笑点,更在于央视记者的“问”与外来打工者的“答”这两种话语体系和思考方式之间,所呈现的某种下意识的对抗和背离,恰如其份地契合了当下许多民众的心态。8天国庆长假结束,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对着自己的内心问一句:“我幸福吗?”

 

坦白说,我个人很难回条这个问题。因为来到异地工作,重新买房装修,又一次沦为悲催的房奴。囊中羞涩,只好蜗居在家,看看书看看碟,带孩子打打球,虽也自得其乐,但想到平时工作没有时间,放长假了也不能带孩子出来旅游,长长见识,心中又难免有些愧疚。从这个角度说,我很难说我是幸福的。

 

但是那些有能力出去旅游、自驾游的人就一定幸福了吗?也未必。高速堵车,垃圾遍地,事故频发,游客被捅……我看到不少出来旅游的朋友回来后,QQ签名和微博上所谈的都不是祖国的大好河山和旅途中的美好回忆,而是一句“平安归来”。如果付出的是高昂的门票,看的是人山人海,享受着免费的通行,遭遇的却是无比糟糕的交通,花钱花时间花精力,末了只为祈求一句“平安归来”,这有多少幸福感可言呢?要知道,有能力出去旅游、自驾游的人,大抵算是这个社会的中产阶级,如果他们在难得的长假里都感受不到幸福,还有多少人敢说自己是幸福的呢?

 

幸福是个人内心的一种无以言说的感受,必须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去解读,而非一种突如其来的情绪,更不是简单的表态。任何试图从物质上的层面去理解幸福,最终都难免肤浅和苍白。更准确地说,幸福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一个社会的概念,与公共服务的优劣、社会福利的供给以及整个社会规则体系的健全与否,都密切相关。有人说长假期间多处高速发生大堵塞是因为“免费”惹的祸,但事实上,我们更应该看到,免费造成的旅游“井喷”所暴露的本质问题其实是休假制度的扭曲、公众休闲诉求长期被压制,以及公共管理能力的严重不足。没有人愿意闻着汗臭味去旅游,但除此之外,他们有更好的选择吗?

 

很多时候,别人的幸福不是我们的幸福,但别人的不幸,却很可能是我们共同的不幸。在运行良好的社会里,不幸福的人也能看到通向幸福的希望,而在一个运行不那么良好的社会里,我们都有可能成为不幸的那一个。这不仅仅指向假期旅游,任何一个领域莫不如此。

 

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到现在许多城市提出民众幸福感,这是一个进步,然而对什么是“幸福”,我们却未必真正理解。长期以来,我们所追求的都是一种自上而下主导的一种感恩式的幸福,却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民众的真实感受。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姓曾”式的神回复或许才是最好的答案。其实,与其问民众“你幸福吗”,不如先问问社会的管理者“你们为民众的幸福做了什么?”别忘了,当我们在谈论幸福的时候,彝良18名小学生被掩埋在泥石流下。一个学校都无法安全、孩子得不到保护的社会,“幸福”是一个多么奢侈的字眼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