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国内百余名学者联名写举报信,送至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该举报信称,商务印书馆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收录“NBA”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违犯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法规。(《新京报》8月29日)
举报信称,商务印书馆今年出版的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收录“NBA”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违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国务院《出版管理条例》等法规。但事实上,所谓的“违法”根本就是无中生有。《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一条全文是,“汉语文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汉语文出版物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应当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必要的注释。”意思很清楚,相关法律并没有绝对禁止词典中使用字母词,而只是说要作必要的注释。百名余专家是选择性无视了,还是没看懂?如果是前者,那真的是有哗众取宠的嫌疑,而如果是后者,那就是笑话了。
汉语典中收入英文缩略词和字母词,确实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情况,但要说到影响到汉字的纯洁性,威胁了汉语的安全,乃至“汉字拉丁化百年以来对汉字最严重的破坏”,就有些危言耸听了。原因有两个,一是收入第6版《现代汉字词典》的这些字母词,譬如“GDP”,“CPI”等,都是使用频率非常高,且为国民所耳熟能详的专用词语,它们已经成为我们语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数量极少,仅仅只有239条,因此,无论是从传播效率的角度看,还是基于使用成本的考量,都有收入这些字母词的必要。二是《现代汉语词典》本身的特殊性所决定的。现实生活中,如果有人明明不懂英文,却硬要在一句话中拽几个英文单词,会很令人生厌,但作为工具书,它还有一个“释疑解惑”的作用,如果出于某种自恋而对“GDP”、“NBA”这些经常见诸于正规出版物的常用字母词视而不见,那就失职了。
有专家质疑,为什么“诺基亚”“摩托罗拉”翻译过来了,而iPhone和iPad就翻译不过来?从长远来看,把英文缩略词和字母词翻译成中文,似乎更妥当些。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因为民众的使用习惯需要时间来过渡和适应,也因为有些英文一时还找不到贴切的中文翻译,操之过急反而会弄巧成拙。譬如,把iPhone译成“爱疯”,“GDP”译成“鸡的屁”,岂不更是破坏汉语的纯洁性?
有个观点不得不提。有专家称,英语中吸收汉字了吗?英语吸收了汉语的词汇,也都是改为字母拼写,读起来是汉语拼音的发音,但形体上仍是英语,为什么英语没这么做而汉语要这么做?这种“别人没做我们为什么要做”的逻辑,和阿Q的“和尚摸得我怎么摸不得”真的是有一比。语言是没有国界的,各国语言都是包容并蓄中相互吸收和进步的。比较哪种语言更有魅力,在于其语言本身,而不在于谁比谁少用了几个外来语汇。汉语言渊远流长,这点自信还是应该有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