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容面对失利是另一种奥运精神
(2012-07-30 20:04:36)
标签:
杂谈 |
奥运会开赛以来,中国军团惊喜不断,目前以6金4银2铜,位居奖牌榜的首位。当然,有成功者就有失利者。29日进行的女子举重53公斤级的比赛中,17岁的小将周俊三次抓举均告失败,创造了女举参加奥运会的最差成绩,随后关于女举选人“黑幕”甚嚣尘上。而在其后进行的男子举重56公斤级的经赛中,夺冠热门吴景彪不敌朝鲜选手,仅获银牌,在接受记者采取时,吴景彪几近情绪崩溃,大声嘶吼并连连鞠躬,称自己取得银牌对不起所有人。
奥运是个大Party,奥运也是一场悲喜剧。夺冠者的欢呼以及媒体的狂热追捧,与失利者的落寞和悲伤,形成最为鲜明的对比。然而相比于易思玲射落首金的惊艳,相比于孙杨创造历史后的振臂高呼,吴景彪的“失态”或许更让人无法忘怀。这一刻,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运动员一生的命运,我们见识了竞技体育的残酷,更重要的是,我们深深体会到,一块奥运金牌背后所承载的不同寻常的意味。
奥运会是最高级别的体育赛事,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都是世界上的顶尖选手,胜负往往只在毫厘之间。对于运动员来说,他们大大小小的比赛恐怕也参加了无数,胜利和失败都曾经历过,也应该很清楚地知道,得不得冠军除了实力,还有运气因素,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毕竟冠军只有一个,失败决不意味着世界末日。然而事实证明,尽管我们已经是体育大国,尽管我们曾经拿过奥运金牌第一,但我们的运动员仍然无法从容地面对一次失利,哪怕他还获得了奥运会的银牌。
事实上,无法从容面对失利的何止是运动员?周俊失利后,各种内幕频繁曝出,有消息称“周俊并非参加奥运的最佳人选,她不过是各省利益博弈的牺牲品”,更有媒体曝料,周俊在队内遭到排挤,“为保王明娟休息被赶到客厅睡”。无论这些所谓“内幕”的真假,我认为这个时候说这些都是非常不合时宜的。一方面,这会对年轻运动员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会影响到她今后的职业生涯,另一方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问题或者说弊病,在中国体育界恐怕并非个案,只不过因为周俊的失利而被过度放大了而已。试想,假如周俊成功夺冠,谁还会去关注这些,但这些问题就不存在了吗?说到底,还是因为有些人、有些部门甚至包括有些媒体,无法从容面对甚至无法容忍失利。
争金夺银,代表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但事实上,奥运精神还可以有另外一种解释,那就是珍视自己曾经的付出,微笑着祝福对手,从容地面对失利。这是因为奥运应该是快乐的,每一个参加奥运的运动员,都不仅要享受其中,而且要带给观众以美感和愉悦。事实上,相比于那些星光闪耀的冠军们,我更关注那些能坦然接受失利的运动员。这种内心的强大和自信,以及传递出来的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人性之美,对绝大多数无法参加奥运的人来说,才真正具有启发和激励意义,这也是体育对社会最大的价值所在。体育不是你死我活的争斗,不是天堂与地狱的分界点,体育是展现人性之美和精神高度的平台。如果只有胜利和金牌,那么体育可能什么不是。
我们的运动员为何无法从容面对失利?这是因为体育不再单纯是体育,它附着了太多的本来与体育无关的东西,利益,政绩,官位,甚至异化成了某种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说,吴景彪的情绪失控,折射的其实是中国体育的脆弱。国民体质在下降,体育运动参与人数在下降,体育场馆建设严重滞后……这一切都乏善可陈的时候,当然只有从奥运金牌数上寻找精神安慰,所以才会如此在意一块金牌的得失。什么时候,我们的运动员能够从容地面对失败,中国体育才算真正强大,因为这比金牌多少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