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应三公消费,不诚恳则无谅解

(2012-07-11 22:45:36)
标签:

杂谈

近日,广州市政府各部门公开三公经费,城管部门因一年出国出境10,花费114万元受到舆论质疑。79日,广州市城管局行政执法处工作人员在网上5年前的考察报告,再次引发热议。(《中国青年报》711

 

按照广州市政府要求,截至73日,广州市39个政府部门相继公布2010三公经费决算报告。已公布内容显示,城管系统共20人分赴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10地考察学习,平均费用高达5.7万元每人次,居39个部门之最,也因此被网友戏称为“见识最广”的政府部门,一时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应当承认,在政府部门公开“三公”消费还没有成为一种刚性约束的现实下,广州市各政府部门集体在网上晒出“三公”消费账单,已经算是一个不小的进步。而面对花费过多、效果如何的进一步质疑和追问,政府部门不回避也不狡辩,而是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作出回应,这同样也是一种很积极的作为。然而尽管如此,相关部门似乎仍未能获得公众的认可和谅解,甚至回应本身也再次成为争议的对象。

 

原因无外乎两个。一是公众对三公消费信息公开的要求比较高。包括出国考察在内的三公消费居高不下,一直以来都为民众所诟病。随着公民权利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民众清楚地知道,所有的政府开支都来自于全体国民的纳税,说白了花的是我们每个人的钱,因此,民众对于三公消费的信息知情权的诉求,已经不再局限于花了多少、有没有经过审批、是否涉嫌违规等浅层次,而上升为怎么花的、花在哪里、效果如何等具体使用情况的追问。应当说,这样的要求并不算苛刻。二是政府部门的三公消费公开恰恰又与民众要求相距甚远。纵观广州市城管局的回应,看似理性客观,实则避实就虚,没有实质内容的话说了一大堆,而民众真正关注的问题,却只字不提。而时不时流露出的官腔,更是让人反感。

 

民众并不是一味地反对所有的三公消费。譬如出国考察,到发达国家去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模式,就不失为提高政府效能的一种捷径。可以这样说,目前民众与官方之间对于三公消费的主要问题,就是人民群众对三公消费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与政府部门过于保守和宽泛的信息公开之间的矛盾。有一个事情很能说明问题:广州市城管局行政执法处工作人员窦勇以城管小窦的微博,晒出了自己此前在香港考察的报告《香港的城管与小贩》。尽管这份调查报告因为基本信息太多,而被质疑是“从网上百度来的”,但因为是目前唯一晒出的考察报告,仍然获得了不少掌声。

 

正谓做的好不好是能力问题,而做不做则是态度问题。可见,现在恰恰是政府部门在三公消费的态度出了问题。如果政府部门总是在晒账单的时候跟民众“意思意思”,那么民众无法对政府部门上“客气客气”。

 

不诚恳,则无谅解。我们能够理解,在强大的利益惯性下,指望三公消费在短时间内降到民众所期待的程度,并不现实。但至少,在工作方法和对待民意的态度上,政府部门应当拿出最大的诚意,与民众坦诚相见,给予民众看得见的努力。我们同样能够理解,以目前的三公消费状况,如果政府部门公开更为详细的三公消费信息,将必不可避免地带来巨大的压力。但要知道,这是改良必不可少的过程,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意义上取信于民。“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批评政府的前提是政府可监督,而监督政府最主要的内容就是监督政府花钱。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花钱的问题上政府犯错并不可怕,可怕是犯了错还捂着盖着,让民众无从监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