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昨日两则关于“美”的新闻,成为舆论的最大热点。一则是城市美。日前,多名网友发帖质疑四川省大英县强拆防盗网,称政府以“城市乱象治理”为名一刀切,做面子工程。近日,国际小姐中国大赛重庆赛区前三甲获奖照片引众多网友围观,称外形不够靓丽,达不到重庆美女的平均水平。(新闻见7月11日《扬子晚报》、《重庆晨报》)
虽然都是以追求美为初衷,但最终收获的却都不那么美的结果。在官方眼中“为了城市形象更美丽”的强拆防盗网的行为,却被民众痛批为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而经过层层选拔出来的选美比赛三甲,不仅不被网友所认可,就连大赛评委也表示相当失望,称“评选时受到压力,三强结果并非我们评出来的”。美与丑,在不同人的眼中往往只有一线之隔。
美这个东西见仁见智,但有一点必须承认,任何事物的美都应该有其内在的标准。现在的问题不是审美能力有高低,而是审美标准发生了严重的错位。打造城市形象本是好意,但是如果不顾及人情常理和民生诉求,一味追求极致上的整齐划一,像极了选美比赛中对选手的身高和三围的苛刻要求。选美比赛讲究美貌与智慧并存,选手外在形象不尽如意,我们只能理解为智力超群,这倒是和理想中的城市形象治理不谋而合。以选美的标准来打造城市形象,或者以打造城市形象的方式来选美,最终都是缘木求鱼,不引起舆论的质疑才怪。
政府以“城市乱象治理”为名强拆防盗网,拆除费用还让民众来承担,增加民生负担不说,还增加了不安全隐患。选美比赛选出来的优胜选手差强人意,甚至达不到平均水平,在“美女经济”时代,对城市而言也意味着减分。然而与这些有形的损失相比,更让担心的是一种无形的损失:究竟是谁剥夺了我们审美的权利?
生活在城市里的是广大的民众,而不是几个具有决策权的领导,因而对于什么才是城市形象,民众最有发言权,至少在政府决策中民意应该占有一定的份量。而现在,“县委、县政府的集体决策”则完全取代和屏蔽了民意。政府决策失误并不可怕,因为至少还有纠错的可能,可怕的是,政府剥夺民众审美的权利,代替民众思考。因为倘若如此的话,权力美学将像病毒一样被广泛复制,政府不仅会自负与自大到极点,还有可能激发出政府指鹿为马甚至为所欲为的权力冲动。今天政府认为防盗网是城市乱象,明天会不会觉得我们穿的衣服有碍观瞻?
剥夺我们审美权利的,不仅是自负的权力,还有傲慢的财富和资本,以及无处不在的潜规则。有评委曝料称,“评选时受到压力,三强结果并非我们评出来的”,这其中的是非曲直现在我们还难以下判断,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现实中像类似的选美、选秀比赛,往往有着不足为外人道的不堪内幕。爱美是人之天性,但事实上我们很多时候都处于“被审美”的状态,权力和资本,不仅操纵着社会的公平与某些标准,也在一点一点地蚕蚀着我们天性与本能。某种意义上说,无论是城市形象还是选美比赛,都可以视为是社会进化的风向标,它有多么的不尽如人意,这个社会就有多么大的退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