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与官员之间不得不说的私人情谊
(2012-05-03 20:56:45)
如今什么样的婚礼才叫风光?豪车扎堆已经过时,官员云集才叫王道。近日,无锡一位身家过亿的企业老板之子的婚宴,被称为“婚宴第一奇观”。原因是有400多名当地党政机关、公安、消防、质检、安监等职能部门的领导或工作人员,被挂上了宴请宾客名单,并按单位分桌,放在酒店大厅“公示”。(《现代快报》5月3日)
这场被称为“第一奇观”的婚宴,奇就奇在二点,一是所请宾客有一大半是政府机关公职人员,一场婚宴愣是办成了政府工作报告会,官气之浓让人侧目,二是400多名被宴请的公职人员分别为当地党政机关、公安、消防、质检、安监等职能部门的领导或工作人员,主人能量之大、交际之广,也令人叹服。对于一名商人来说,这大概是所能想到的最有面子的事情了。
在一个官本位的社会,一个以攀附权力为荣的社会,更准确地说,在一个企业发展须臾离不开政府资源的社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说实话,我一点儿也不感到奇怪。就连洗脚城开业都能挂上政府部门送来的祝贺条幅,一个身家过亿的老板请政府官员吃个饭,已经算是高雅的了。我奇怪的是,面对汹涌的民意,当地监管部门的从容与淡定。无锡市纪律检查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结婚宴请实属私人情谊,只要不是在工作时间赴宴,以及不因为赴私人宴会而影响到正常工作,“不借宴席敛财”,还是可以理解的。
企业老板与400多名公职人员之间有什么样的“私人情谊”?这个不能不说清楚。谁都有个三朋四友,老板自然也不例外。问题是,公职人员手中掌握着一定的公共权力,其与企业老板之间的私人情谊岂能与普通人相提并论?被邀请的公职人员涵盖了党政机关、公安、消防、质检、安监等多个政府职能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而这些公职人员又恰恰可能是这家企业的管理者,很显然是精心选择的结果。所谓瓜田李下,所谓“吃人嘴短,拿人手短”,他们之间的“私人情谊”如何不受任何的约束,怎么保证政府职能的正常履行?
公私分明,是一条权力底线,也是一种公职伦理。而区分公权力与私权利的界线,不在老板与官员之间一定发生了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而在两者的交集是否有可能影响到权力的公正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官员与老板之间产生了引人遐想的“私人情谊”,就已经是对权力底线的突破。对于老板来说,请谁吃饭这是一种自由,别人无权干涉,但是对官员来说,接受谁的宴请,则必须接受纳税人最为严苛的拷问。正因为如此,在许多国家,国家政要请企业家吃饭是常事,但“请官员吃饭”对企业家来说,几乎就是一个无人敢愈越的雷区。比尔。盖茨就曾经说过,他从来都不敢请官员吃饭,一是怕给企业招致恶名,二也是怕给官员带来受贿调查。当然,就算比尔。盖茨敢请,官员也不敢来,法律和制度摆在那里。
在别人那里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我们这里却司空见惯,与其说这是法律和制度有缺陷,不如说是权力品质有高低。监管部门只知道,吃吃喝喝纯属私人情谊,但不知道或者是装作不知道,正是这样的“个人情谊”,滋生了监管的灰色地带,最终成为腐败的温床。或许可以这样说,“官商勾结”式权力闹剧之所以频频上演,就是源于这种“还是可以理解”的欲语还休的监管姿态。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