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高铁还是不是人民的铁路?
(2012-02-22 23:04:44)
标签:
杂谈 |
媒体调查称,高铁列车采购价令人咋舌,一个自动洗面器7.2395万元,一个色理石洗面台2.6万元,一个感应水阀1.28万元,一个卫生间纸巾盒1125元,最后组合成总价三四十万元的整体卫生间。这些产品均由官员们钦定的供应商提供,号称要用20年的产品刚下线就状况频发。(大洋网2月20日)
高铁票价过高一直饱受非议,现在看来多少有些冤枉了铁路部门。一个卫生间纸巾盒1125元,上万元的15寸液晶显示器,2.2万元一张的单人座椅,仅一个购买价为2.6096万元的色理石洗面台,几乎是市场价的4倍以上……成本决定最终的价格,在堪称天价的采购清单面前,高铁票价自然有高的道理。
但很显然,这不是一个正常的市场行为,或者说它完全背离了正常的市场供需平衡。高铁作为铁路大发展的一个代表,相应的零部件和配套设施规格高一些本无可厚非。但是,高铁采购成本不能无限升级,不能脱离铁路自身发展的规律,更不能与民众的实际需求背道而驰。终根结底,高铁只是一个为了解决当前铁路运力不足的一个出行工具,而非供人观赏的奢侈品,它的存在与发展是建立在市场的认可以及宠大的客流量基础上的,因此,高铁的采购实际上决定于可预期的收益,和民众的可支付能力。
简而言之一句话,高铁设施采购的唯一标准就是,以尽可能少的成本让更多人选择高铁。但目前恰恰相反,高铁的天价采购而直接导致的高昂票价,让许多民众对高铁敬而远之。昨日《中华工商时报》报道称,2012年是高铁加盟后的第四个春运。不过,一票难求的情景总是与高铁绝缘,高速列车车票总是随买随有。不得不承认,高铁正处于这样一个进退两难的困局:一方面,由于过度的成本支出,不得不施以高票价策略,但另一方面,又由于过高的票价,导致民众上座率严重不足,回收成本遥遥无期。天价采购,事实上已成高铁的阿基琉斯之踵。
铁路的发展,必须以提高运输效率,满足民众的出行需求为唯一目的。人民坐不起的高铁,天价的、以奢侈、豪华而为人侧目的高铁,还称得上是人民的高铁吗?如果说在高铁的采购中“只选贵的,不选对的”仅仅是一种炫耀的话,那么报道中所指出天价采购中的种种违法违纪乱象,则已充分表明,高铁不仅仅没有成为人民的铁路,事实上已经成为一些资本家、少数腐败官员的摇钱树。
譬如,比价格更为离奇的是,操纵这些价格的并非主机厂商,多为铁道部高官。内部人士称,由官员们钦定的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质次价高,号称要用20年的产品刚下线就状况频发。权力染指下,高铁采购项目基本上都由相关官员的亲属和关系营销者所垄断。山西女商人丁书苗即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她并无高铁轮对和声屏障从业经验,但神奇地垄断了这一市场。有媒体揭露其发家史称,因结识前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其资产两年增加了40亿元。可见,天价采购并非投资战略上的失误,而是为了官商勾结和贪污腐败争取空间。试问:一张高铁车票里,有多少腐败的成本?天价的高铁采购清单中,又有多少食利者的肆意狂欢?
在运力不足的现实下,发展高铁的大方向无须改变,但误入歧途的天价采购必须得以迅速纠偏。其一,必须从法律层面保证高铁采购严格遵循采购制度,在招投标环节实行公开、透明的原则,让一切在阳光下接受监督;其二,铁路部门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企业,高铁采购更不是普通的市场行为,因此,应尽可能地公开成本,从而使高铁建设公共利益最大化。当然,最为重要的仍然是,对部门一把手实行严厉的监督,彻底解决一把手权力过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