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订票的中标者和中镖者
(2012-01-12 00:29:58)
在巨大的访问量下,铁道部12306订票网站几度濒临瘫痪。质量问题出现,承建商也浮出水面。据媒体调查,在业界眼里实力雄厚的方案均未能中选,铁道部下属机构铁科院电子所最终中标。有知情者称,当初IBM的成熟方案报价太高,12306走自主研发的路线却成了如今的局面。(千龙网1月11日)
中国铁路刚刚进入网上售票时代,就陷入了混乱。起先,是有农民工致信铁道部质疑网络售票,这个时候,还有不少人帮铁道部说话。但是很快,人们发现,受到网络售票困扰的,不仅仅是不熟悉网络的农民工群体,而是所有人。庞大的访问浪潮冲击下,12306网站几度濒临瘫痪,一些旅客遭遇页面刷新缓慢、购票失败却被扣款等问题。有媒体估算,按照铁道部订票网站的日点击率和日售票量,乘客平均猛刷网站超过500次才能买一票。失望,无奈,抓狂的集体情绪之下,有关网络订票难的段子和相关攻略,成为各大论坛和微博中最热门的话题。
新生事物总是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似乎可以理解。从原始的人工窗口售票,到较为先进的网络订票,改变本身就是一个过程,不必太过于苛求细节的完美。然而诸多事实却证明,目前网络订票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并不是技术升级所带来的短暂阵痛。其一,据调查,铁道部耗资数千万聘请两家上市公司参与建设网站订票系统,但从未做过有关春运订票的模拟演练,网站也无巨大访问量经验。其二,据知情人士透露,当年12306网站的设计招投标过程中,在业界眼里实力雄厚的方案均未能中选,而没有多少经验的铁道部下属机构铁科院电子所却最终中标。而当年咨询机构曾向铁道部提出网上售票系统的两个解决方案,也均未被采纳。
耗资数千万的大项目,竟然没有在关键环节上做过模拟演练,是太过于自信还是疏忽大意,我们不便妄加猜测,但对于饱受购票折磨的民众来说,至少可以问一句:这数千万元到底花在什么地方,以及究竟花得值不值?铁道部走自主研发的路子或许多少是出于资金方面的考虑,但明知有更好的选择,而其下属企业又不堪重任,仍执意“不选对的,只选自己人”,是否有拿公众利益当儿戏的意思?
其实,无论在网络建设过程中的漫不经心,还是在招投标中的“肥水不流外人田”,归根结底都是源于垄断。垄断自有垄断的好处,但垄断也有垄断的弊端,最大弊端就是在同样的条件下,无法向社会和消费者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服务。因为在一个垄断的行业中,企业既是市场竞争的参与者,也是这个市场事实上的管理者。无法想象,如果铁路是个开放的充满竞争的市场,公众有用脚投票的权利,有一家企业敢于向社会提供如此劣质的服务?
垄断体制下,有中标者,就有中镖者。前者不仅不需要为其劣质的服务承担不利后果,相反还可能从其错误行为中大获其利,而后者却必须承受花钱买罪受的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折磨。12306订票网站几度濒临瘫痪,导致数亿人购票难,就公共利益受损程度而言无疑算得上是一次重大责任事故,但迄今为止,似乎还没有哪一个部门声称为此负责,也没见相关部门要追究谁的责任。但据报道,两家参与建设的上市公司虽然遭到质疑,其公司股票近日却连续上涨,因为铁道部可能会将网站升级扩容,“追加合同”。而此时,那些急着买票回家的广大公众,却坐在电脑前焦虑无比地刷新着网页,等待着500次才会出现的幸运。中标者的幸福与中镖者的悲催,折射出这样一个隐喻:在固有体制和思维方式既定不变的情况下,任何技术层面的进步和管理方式的改良,最终的诉求都是自我利益最大化,而非公共利益最大化,因而注定与社会期待相距甚远。
打破铁路的垄断体制当然还需从长计议,但这并不意味着相关部门无所作为。譬如招投标过程是否可以更透明一些,譬如出现了这么大的工作失误,问责制是否该适时启动了?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