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14日,《时代周刊》按照惯例推出了年度人物,“示威民众”这一群体性人物登榜首。这一结果是在美国国家广播公司的“今日秀”栏目中播出的。这份权威杂志解释“示威民众”当选是因为,“这些示威民众从中东国家扩展到欧洲、美国,他们改变了全球政治格局,他们重塑了人民力量。”(《新京报》12月15日)
http://news.sina.com.cn/w/2011-12-15/023623633686.shtml
这一结果无疑让很多人感到有些意外。因为,此前刚刚过世的前苹果CEO乔布斯一直是此项评选的最大热人选。不过仔细想想,“示威者”能从众多重量级的候选人当中脱颖而出,其实也是实至名归之事。
评选年度人物是《时代周刊》的一项传统,始于1927年。一项评选历经84年而仍然能获得全球性的持续性关注,本身就是对其公信力的极高褒奖。和世界上无数类似的评选相比,《时代周刊》的年度人物评选择的一个特点在于,它不只关注候选人的个人知名度和权势,而更注重其对“全球政治、文化的影响”。以此价值取向,“从中东扩展到欧洲、美国,改变了全球政治格局,重塑了人民力量”的“示威民众”,显然比之缔造了商业帝国的乔布斯更有资格当选年度人物。
在《时代周刊》年度人物的历史上,曾经不止一次地出现过“群体”当选的情况。最近一次是在2006年,《时代周刊》选择了代表千千万万网民的“你”这个概念作为年度人物。《时代周刊》总编施滕格尔认为,互联网上的个人正在改变着信息时代的本质,对于芸芸众生而言,这些博客和视频比传统媒体更为及时,更加权威。及至今年“示威民众”的当选,该杂志解释称,“这些示威民众从中东国家扩展到欧洲、美国,他们改变了全球政治格局,他们重塑了人民力量。”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了一个相同的关键词,即“改变”。换言之,《时代周刊》年度人物其实是对“改变”这一结果的选择,而并不关心究竟是谁做出了这些改变。
世界并不太平,全球各地的群体示威活动此起彼伏,眼下,人们最为关注的的无疑就是俄罗斯民众对普京竞选总统的抗议行动。这些普普通通的民众,自发集结起来走上街头,以和平的方式来表达权利诉求,其追求自由、民主的公民精神固然值得推崇,但这并不是他们获得年度人物的真正理由。真正的理由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行动转化为成果,从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的政治格局,充分展示了“人民力量”。
而这一成果的取得,毫无疑问,也与权力在民意面前的理性与克制密不可分。尊重民意,敬畏民众,“示威者”才有可能创造历史,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治决策,乃至决定政治走向。从这个意义上说,《时代周刊》年度人物并不仅仅是颁给了“示威者”,也颁给了“示威者”的对立面,军功章里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示威者在英语中是“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