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近日,有市民爆料称,中国国家博物馆5楼正在举办私人婚礼。记者实地探访,相关工作人员称,租用场地费用是25万元。对此,国家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结婚的新郎和新娘都是馆内的职工,不存在市场操作的费用问题。(《新京报》10月6日)
工作人员称在国博办一场婚礼,光是租用场地费就达25万元,服务费另算,这意思是说只要有钱,谁都可以在国博风风光光地办一场婚礼,明码标价,童叟无欺,是一种市场行为。而相关负责人则表示,结婚的新郎和新娘都是馆内的职工,不存在市场操作的费用问题。按照惯例,普通员工和领导的意见相左,大致可以鉴定为“临时工”了。
不过在我看来,国博的相关负责人似乎也高明不到哪儿去。通俗地说,冠以“中国国家”之名的博物馆,是国家的一种外在形象或者说是脸面,无论是谁,在此举办婚礼恐怕都是极不妥当的行为。进一步说,国博属于公共资源,每年国家都有大量的财政拨款,而不是某个人或某个单位承包的小礼堂,如果是对外进行市场化操作,那是慷国家之慨肥自己的腰包,如果是友情出租给馆内职工,那无异于把公共资源私有化、福利化,不仅有滥用公共资源之嫌,也隐含了一种身份歧视。国博是所有中国人的国博,凭什么馆内职工可以,馆外民众不可以?
国家博物馆相关负责人称,结婚的新郎和新娘都是馆内的职工,非常喜欢博物馆的文化氛围,曾多次向博物馆申请,想在自己工作的地方举办一个婚礼。这一说法很有些以情动人的意思,但贴上一个“文化”的标签,固然可以体现国博领导对职工的体恤,却不能为这场婚礼增加半点说服力。个人的归个人,国家的归国家,国家不能占个人的便宜,个人自然不能随便地揩国家的油,这是一条很清晰的道德和权利的底线。作为国家级博物馆,国博有很明确的职能定位,其官方网站介绍,国家博物馆是以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其中并无有关“举办宴会”的功能。国博管理者属于国家公务员,打个简单的比方,一个管家哪能随意处置主人的财产呢?相关负责人在新娘新郎的身份上兜圈子,其实是没有搞清自己的身份。
有网友表示,让老百姓有机会在国家博物馆举办婚礼,也算是一种“亲民”做法,只要不影响正常的展览,并无多大关系。这个问题见仁见智,不妨换个角度看,即使国家博物馆这样的公共场所举办私人婚礼不必绝对禁止,但至少应该遵循两个前提,一是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授权,以不损害公共利益为原则,二是所有收入应全部投入到公共事业中,即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两个方面的问题都很令人生疑。倘在上级部门的授权或授意,国博相关负责人恐怕也不至于这般极力辩解。更关键的是,结婚的新娘新郎都是馆内职工或是实情,但“场地费25万服务费另算”也绝不是空穴来风,这笔收入流向何方,用在何处?
不少网友在这些发现了亮点。举办一场婚礼,光场地费就花了25万,应该属于“非富即贵”之列了,两位普通的博物馆员工何以如此阔绰?一夜暴富或者啃老都不太可能,比较靠谱的说法是,国博的工资福利待遇实在是好得有些离谱了。反过来想想,这么好的福利仅靠国家的拨款可能吗,其中有没有通过类似的商业活动或市场行为而私设的小金库?
这样的追问并不针对个人的隐私,而是基于对公共资源可能变相流失,装进私人口袋的一种担忧。故宫的建福宫变身顶级富豪“私人会所”的前鉴不远,对此,我们不能不多个心眼。欲知后事如何,还请各位内部人员、知情人士、媒体记者“曝料”不止、“扒粪”不息。这或许又是一部精彩连续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