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质疑“老人专车”源于一种“受害者”心态

(2010-11-26 19:45:55)
标签:

杂谈

从10月29日起,长春市有两辆62路公交车以特殊身份上线运营——“老弱病残孕幼”专乘。对于国内公交系统的这一新生事物,市民拍手叫好者有之,批评质疑者亦有之,两派甚至在当地媒体上打起了“口水战”。(《工人日报》11月7日

http://news.sina.com.cn/c/2010-11-07/112421428662.shtml

 

 

 

看来,在尊老爱幼的问题上,很多人都有一种叶公好龙的心态。就当下的公共交通现状和道德水平来说,恐怕谁也不能否认为老弱病残人士开设一列专享公交有其必要性。但嘴上说是这么说,真正实践起来,心里又感觉不平衡了。

 

 

反对者称,这是浪费公共资源,“既然开通了夕阳红专车,是否也应该开通学生专车、上班族专车呢?”看似振振有辞,实则是一种无理狡辩。夕阳红专车针对的是公交服务的弱势群体,有非常明确的对象,学生、上班族身强力壮的,算是弱势群体吗?浪费公共资源也是伪命题,公共资源的分配固然要求公平,但这种公平是一种相对的公平,而并不是搞绝对的平均化,就公交服务而言,给老年人一些特殊的照顾,才是真正的公平的体现。如果这也叫不公平,难道让七、八十岁的老人与年轻人一起去挤公交,才叫公平?

 

 

我国公交资源总体上还比较紧张,当前没条件进行细分服务”,就这条看上去还有几分理性。但要看到,“资源紧张”并不是排斥“老人专列”的理由,或者说,正是因为资源紧张,更有开通老人专列的必要性。资源紧张的最大受害者是谁?正是那些老弱病残群体,我想任何一种公共资源,即便再怎么紧张,也不至于要把一部门人拒绝在外吧?而且偌大一个城市,单为老人开设一辆公交专列,说是对紧张的公共交通会带来多大的影响,也实在是有些夸大其辞。至于有人说“专车有作秀嫌疑,纯粹为了宣传”,我想只要是还有点公德心的人,都会很自然持一种“无视”的态度。

 

 

“老弱专车”被指浪费公共资源,与其说是公共资源不足的现实下引发的争议,不如说道德资源短缺下的一种社会病。老人乘公交的话题已经不是第一次提起了,此前有人曾建议,应该禁止老年人在高峰时段乘公交,令人纠结的是,这个雷人建议居然得到相当多人的赞同。你看,我们的公德心有时候就是这样的脆弱不堪和虚伪:每当看到听到有老人在公交上无人让座时,我们就义愤填膺群起而攻之,但是一旦涉及到我们自身的那点小利益的时候,我们往往又换了另一套说辞。

 

 

往深处分析,“老人专列”之所以遭到非议,还是源于一种“受害者”心态。在这个特权无处不在,阶层和财富日益分化的社会里,绝大多数普通人都有这样一种心态,时时处于一种公平焦虑之中,处处感到一种被剥夺感。但是我们却无力去改变现实,久而久之,这种郁结的情绪,就转化为对更弱势者的一种偏见,我也过得不怎么样,凭什么让你占了便宜?人人都感觉自己是受害者,是弱势群体中的一员,或许正是“见不得弱者受益”的社会性根源。很显然,改变这样的现状,光靠道德说教,是无济于事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