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羔体”蹿红见证鲁奖权威沦落
(2010-10-22 19:11:32)
标签:
杂谈 |
“羊羔体”蹿红见证鲁奖权威沦落
三言堂
自由发言
■吴龙贵
19日晚,武汉市纪委书记车延高的诗集《向往温暖》摘得鲁迅文学奖诗歌奖项;与此同时,其描写著名演员徐帆的新近诗作《徐帆》引起网友热烈讨论。诗名看去很八卦,诗文则寡淡如白开水,字里行间充满对女星徐帆的仰慕,被网友戏称为“羊羔体”。
拿一两首作品来否定一个诗人的创作成就,显然是不公平的。流水线上的产品还有次的,更何况诗歌这种全凭主观能力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再伟大的作家或诗人恐怕都免不了出一些垃圾或者完全不能被人接受的作品。
同样道理,用身份来质疑一个奖项的公正性,也有失厚道。文学无国界,自然也要超越一切身份、职业甚至年龄的禁锢,让文学回归文学本身。一个人可以同时拥有称职官员和优秀诗人的两重身份,这并不冲突。而且今年鲁奖评选之初,就曾因网络作品参赛而引起过不小争议,网友持赞成态度。现在一个官员获奖了,又来嘲讽,这不是搞双重标准吗?难道官员就该是文学奖的弱势群体?
问题其实出在鲁迅文学奖本身。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引起争议,已经不是一回两回了,这一次之所以反响比较大,可能是因为“羊羔体”比较对网友的口味。任何文学奖项都会有争议,区别只在于,你是看着作品去争议,还是扯一些作品之外的八卦去争议。我相信因为“羊羔体”而对车延高获奖产生质疑的公众,并没有多少读过他的获奖作品《向往温暖》。或许这是网友的低级趣味,但也可看到,鲁迅文学奖已经权威不再。所以问题在这,人们不是因为作品的低劣而对鲁迅文学奖产生质疑,而是因为对鲁迅文学奖已经失去信任而对作品产生本能的质疑。
“羊羔体”的蹿红见证了鲁奖权威的沦落,鲁奖权威的沦落又何尝不是“羊羔体”蹿红的根源呢?我并不怀疑鲁奖评选的基本公信力,但也很难说,车延高的官员身份没有给鲁奖评委会产生过丝毫的影响。客观而言,在诗歌整体创作水平不佳,老将隐退,新人尚未冒尖的现实下,这个奖给谁不是给啊,与其给一个不知名的诗人,倒不如给一个能带来影响力的官员。这才是最值得警惕的地方,一个文学奖项的生命力来自于权威,而权威性首先来自于自身的强大,如果你不能执行更为严苛的标准,那么不受待见也就在所难免了。
鲁迅文学奖和茅盾文学奖,并称为中国文学的两大最高荣誉。短暂的辉煌之后,如今都已逐渐没落。偶尔会因为顶着这两面大旗,在公众面前小露一脸。但正如诗人赵丽华所说的,“鲁迅文学奖和鲁迅狗屁关系都没有”,业内人士的话,或许更能代表当前文学奖项的尴尬处境。说句实在话,当纯文学风光不再的时候,沉默、低调,或者才是文学奖项最后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