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食品安全的信息真空比“致癌物”更可怕

(2010-09-06 00:55:45)
标签:

杂谈

近期有媒体报道了湖南金浩等公司生产的茶油被查出致癌物超标,但选择秘密召回的事件。记者走访沪上多家超市调查发现,上海市场上金浩茶油依然高价在售,对于其致癌的情况,大多数消费者是一无所知。工商部门表示,未接到国家工商总局的通知要求对上海市场上的金浩食用油下架。而在武汉,已有部分超市表示,他们已主动将金浩茶油撤柜。(《青年报》91日)
    http://news.sina.com.cn/h/2010-09-01/113621016622.shtml
    据报道,今年3月,国家质检总局在江苏进行风险监测时发现,金浩茶油等一批公司生产的茶油中含有超国家标准6倍的苯并芘,消息来自于湖南省质检局的一份文件。按照《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问题食品应及时召回并通知消费者。但从现实来看,秘密召回一说恐怕还是媒体对相关企业的过高估计,尽管这种做法本身就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
    实事求是地说,在经历了无数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某某门之后,对于涉事企业死挺硬扛的现象我们其实早已麻木。但我们无法理解的是,从国家质监局到湖南省质监局,这些身负食品安全监管之责的主管部门也集体陷入沉默之中。除了媒体的不断曝料和猜测,我们从权威部门口中得到任何一点有价值的信息。没有人告诉我们,金浩等公司生产的茶油危害性有多大,究竟有没有启动召回程序,是秘密召回还是其它形式。可悲的是,我们唯一确信的是,该产品含有超国家标准6倍的苯并芘
    监管部门的沉默,无疑是对金浩茶油依然高价在售的一种认可,然而对消费者来说,这却是一种信息真空。人最大的恐惧其实就是对未知的恐惧,普通消费者不具备专业知识,无法对问题食品的安全性能做出判断,如果再没有权威信息的及时发布和流动,那将是比食品中添加致癌物更可怕的一件事情。
    但是往往在公众最渴求权威信息的时候,恰恰是权威信息最匮乏的时候,往往在最需要监管部门挺身而出,以证明其公信力和存在价值的时候,这些部门往往是莫名其妙的低调和冷漠。从技术上说,确认问题食品的安全性并没有什么难度,及时公布检测结果和处理情况,更是最起码的职责。所以我们无法想象,当金浩等相关企业陷入致癌门,当秘密召回的作法遭到舆论的非议和质疑,当消费者面对买还是不买的两难抉择之时,相关部门依然能够保持一种置身事外的翩翩风度,究竟意欲何为。
    食品安全完全依赖国家的监管。如果相关部门在其位而不谋其责,那么就别怪公众展开最恶意的揣测。显而易见,信息真空的最大的受益是相关企业,因为这样他们就可以主导公共话语权,安然渡过市场危机。众所周知的是,虽然我们的企业在经营理念上向来比较落后,但是危机攻关的能力却堪称世界一流,这也导致一些对企业握有生杀大权的实权部门屡屡成为腐败重灾区——可见,沉默其实是监管部门最坏的一种选择。随着公众对食品安全危机感的加深,监管中门恐怕也陷入了不被信任的尴尬境地。真正的致癌物其实不在食品里,而在监管部门身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