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麦乐鸡事件背后的“本本主义”

(2010-07-19 21:32:09)
标签:

杂谈

麦乐鸡事件背后的“本本主义”

 

日前有媒体爆出,麦当劳出售的麦乐鸡含有两种化学成分:一种是含有玩具泥胶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另一种则是从石油中提取的特丁基对苯二酚。对此麦当劳中国公司回应称,这两种物质含量均符合现行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北京市卫生监督所副所长郭子侠称,上述物质不属于食品添加剂的日常检测项目。(昨日《新京报》)

http://news.sina.com.cn/h/2010-07-06/021120616157.shtml

 

麦当劳中国公司坚称,这两种化学物质“含量完全符合现行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对消费者的健康无害”。作为一家跨国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做出这样的辩解,本身无可厚非。但问题是,决定一种食物中添加剂安全性的是人的身体,而非标准,两者并不能简单地划上等号。更何况这也只是麦当劳的自语自说,其真实性显然无法说服公众。

 

从这个角度来看,卫生监督部门应对此事的从容和淡定就让人无法理解了。北京市食品办负责人表示,“具体使用中是否会超量,有待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调查”,而该市卫生监督所则进进一步表示,“如果事态有进一步发展,负责餐饮食品安全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北京市卫生监督部门都会及时调查”。对比之下,两个问题显而易见。其一是,作为一种大众食品,麦乐鸡在中国的食用群体无疑非常可观,但为何监管部门对其添加剂的含量等信息近乎空白?其二,既然监管部门并不确定所添加化学物质的安全性心中无底,何以不在第一时间迅速介入调查?而所谓的“事态有进一步发展”,究竟是指舆论关注度的升温,还是等待危害结果的发生,也让消费者一片茫然。

 

民调显示,有7成网友不相信麦乐鸡中的化学物质对人体无害,8成网友表示不再购买麦乐鸡食品。民众对食品安全的焦虑已经非常明显。在这种情况下,监管部门依然是一副漠然置之的态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两种添加剂“不属日常检测项目”——这等于是一纸免责声明。撇开麦乐鸡是否安全不说,监管部门在这起事件中所表现出的“本本主义”管理思维,尤其让人忧心。人类的智慧终究是有限的,法律法规也不可能穷尽一切有害物质,而未知的食品安全危机随时都有发生的可能,作为监管部门,究竟是死抱着一纸《标准》不放,,还是对食品安全采取一种“零容忍”的态度,为公众筑起一道安全防护墙,并不是一个很难的选项。

 

鉴于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尤其是三聚氰胺事件对国人的沉重打击,于200861日正式实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制订了比欧美国家更为严格的标准。彼时,舆论曾经一片欢呼。然而,“徒法无足以自行”,“严格的标准”制造了一种制度幻觉,仿佛什么事交给法律和制度就行了。事实上,就这个《标准》而言,也不是没有值得反思的地方,譬如“日常检测项目”的设置是否合理,其范围是恒定的还是根据现实情况而不断完善和修补,以及日常检测之外的项目有没有相应的制度安排。

 

这起事件最早由美国一家电视媒体爆出,他们的研究表明,人体摄取1克特丁基对苯二酚会出现反胃、耳鸣、作呕等副作用,甚至会感到窒息和虚脱。而我们的专家则表示“别对食品添加剂太敏感,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某种意义上说,对于食品安全我们现在不缺法律和制度,缺的正是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踏实的实证精神,毕竟,中国人的命不比其它国家的人更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