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天八夜》可能不是一部矿难电影
(2010-06-02 23:17:24)
标签:
杂谈 |
《八天八夜》可能不是一部矿难电影
“王家岭大救援”创造了煤矿救援史的奇迹!它即将被山西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暂定名《八天八夜》。29日,本片导演、编剧携剧本初稿来到太原,举办剧本研讨会,特别邀请全程参加抢险救援的一线救援人员提出修改意见。(《山西晚报》6月1日)
http://news.sina.com.cn/c/2010-06-01/081920385634.shtml
剧本以“3·28”王家岭矿透水事故真实事件为背景,着重描写115名矿工经过8天8夜最终获救的故事。因些,有媒体和评论从电影类型的角度出发,认为这是一部矿难电影。
但在我看来,这可能只是一厢情愿的理解。因为如果是矿难电影,那么它的主题就只有一个:悲情与苦难。从暂定名《八天八夜》可以推断,这应该是一部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而王家岭矿难的现实大背景是什么?是重大的责任事故和不可原谅的人祸因素。我们不可能割裂这样的现实,单单把正面的东西拿出来歌颂。正如民间所言,不能把丧事当喜事办。而从相关方面透露的信息来看,电影的主题似乎只有救援和奇迹。按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可能拍成一部宣传片。
如果是矿难电影,那么身处生产一线的矿工自然应该是主角。对于矿难,没有人比矿工们认识更全面体会便深刻了。即便从救援奇迹的角度说,118名矿工在井下8天8夜的所见所闻和心路历程,既是观众最为关注的内容,也是电影极为重要的情节。因此,从矿工的角度是电影叙事的最佳切入点。然而我们看到,电影创作过程中,有官员,有地质专家,有救援人员的参与,恰恰少了矿工。这种不接地气的创作思路,只能是制造“假大空”式的主旋律电影,其教育意义和艺术价值也必将大打折扣。
本片预计投资1000万元。这不仅是山西厂史上投资最大的影片,也是该厂转企改制以来第一部电影故事片。影片除了聘请国内一线主创阵容外,还将斥资搭建井下作业场景、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另据了解,影片将作为今年国庆重点献礼片在“十一”前后隆重推出。看到这里,我也很担心,又是大投资,又是向国庆献礼,制片方会出于票房以及其它种种可以理解的考虑,过于渲染一种喜庆气氛,把《八天八夜》拍成一部斗志昂扬的励志片,而缺少起码的悲悯情怀。很显然,对于矿难,我们缺的不是这些,而是痛苦的反思。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