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市长下水”是给市民一个“看得见的政府”

(2008-07-23 21:31:13)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

“市长下水”是给市民一个“看得见的政府”

 

19日下午,2008年广州横渡珠江活动在中大码头至星海音乐厅之间的江面举行,3000多名横渡人员安全上岸。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广宁本身公务在身,但是临时请假仍然参加了横渡珠江活动,赢得了现场广大市民的热烈掌声。(《信息时报》7月20日)

 

张广宁专门请假,与3000多市民一起畅游珠江,无疑是此次横渡活动最大的亮点。但显然,市民期待市长的光临,不仅因为他是市长,能提高此次活动的规格和声势。同样,市民对市长的“与民同乐”抱以热烈的掌声,也不只是为了一睹市长的矫健身姿。

 

珠江被称为广州的“母亲河”。但在经济高速起飞发展的初期,由于错误的发展观,珠江和许多大江大河命运一样,无可回避地承担了地方政府发展的沉重代价。珠江治理,由于是共同利益之所系,成为政府与市民之间绕不开的话题,也不必讳言,由于形势的紧迫性,珠江治理也是市民与政府之间发生误会,产生分歧乃至质疑之所在。譬如每年两会,有关珠江治理的提案议案总会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从这个意义上说,此次横渡珠江活动,更像是一场政府面向所有市民如开的一场新闻发布会,而张广宁市长则有意无意之中当了一回新闻发言人。与其说他是用语言,不如是以亲身畅游的行动,告诉了市民政府正在做的事情,回答了市民内心所困扰的问题,从而向市民展示了一个“看得见”的政府。

 

一个“看得见”的政府,首先必须是能与市民和媒体畅通交流的政府。这是一段饶有趣味却又富含深意的对话:张广宁对市政府信息处的处长姚斌华说“你什么时候也组织一下这些媒体记者下水游一游啊?让他们自己去感受一下珠江的水质。”“记者很挑剔的。”记者当中有人回应。张广宁则说,“这样更好,我们就是要挑剔的。” 市长主动出招,记者毫不示弱,一来一去,均切中要害,却又各守底线和原则,家常话中蕴含着大道理。市长坦承相待,媒体恪守本份,一个市民所期待的公共治理模式瞬间跃然纸上。

 

一个“看得见”的政府,必须是一个能让市民信服的政府。市长上岸后表示,水质好于去年。这是一种自信,也是一种骄傲。因为这不是市长空口无凭说的,而是经过亲身体验,数千市民亲眼见证的。珠江治理无疑是综合性难题,再加上利益牵涉广泛,市民有理由做出种种“有罪推论”。对此,政府首先要宽容,其次要懂得运用行政智慧,通过务实而明智的举措取信于民。

 

一个“看得见”的政府,还必须是能够将决策过程放在桌面上的政府。当记者问到,实现天天游珠江有没有一个时间表时,张市长回应到,政府一直在全力改善,暂时还没有一个时间表,但起码亚运会之前要完成阶段性的目标。这可能不是一个令人欣喜的承诺,但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政府承诺,一个市民可以信赖可以期待的政府承诺。

 

我们需要一个经常“下水”的市长,期待一个能将政治话语和政府决策放在广场上、大江中落地的市长,目的只有一个:我们渴望一个“看得见”的政府。

 

新闻链接:http://news.sina.com.cn/c/2008-07-20/040114188526s.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