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反腐败不需要压缩自律空间

(2008-07-10 21:08:38)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

反腐败不需要压缩自律空间

 

孩子考上大学,不免要庆祝一番,为防止个别党员干部违规借机敛财,近日,沧州市运河区纪检部门向56名有子女参加今年高考的党员干部发放了“廉政提醒书”, 告诫有子女考上大学的党员干部,不准大规模搞庆祝、摆“谢师宴”,不准接受可能对公正执行公务有影响的宴请。(中国新闻网7月10日)

 

近年来,一些党员干部利用孩子升学,生病住院,乔迁等名义,行大肆敛财之实,的确是一个官场潜规则。沧州市运河区纪检部门发放的这一“廉政提醒书”,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尽管从性质上看,这只是一种道德要求,但“廉政承诺书”一旦签订,党员干部受到的刚性约束还是显而易见的。

 

对党员干部的约束越多,腐败的机会当然也就越少,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但在笔者看来,反腐归反腐,最好还是不要干涉到人个的日常生活领域,压缩本属于自律的空间。虽然我们都承认,为子女升学大摆谢师宴并不提倡,但毕竟这种作法并不违法违规,甚至在道德上都没有可质疑之处。在谢师宴这股风气俨然不可阻挡的现实背景下,别人家的孩子摆得,党员干部家的孩子当然也摆得,至于规模大小,则视个人情况而论。这是纯粹私权领域的事儿,公权不宜过多干涉。

 

我一直以为,所谓“利用某某机会贪污腐败”是个很可疑的说法。事实上,就腐败而言,不存在机会不机会的问题,只有风险成本大小的问题。风险成本大,再好的机会也没人敢动,相反,风险成本小,没有机会他们也会创造出机会。

 

就以摆“谢师宴”之类为例,之所以成为一个腐败“重灾区”,不是因为提醒得不够,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我们的反腐败制度缺少有针对性的设计。譬如,对收受礼金等行为是否违法违纪有没有精确的厘定,公众监督是否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对官员干部过于铺张,招摇的举动有没有一个及时的反馈调查机制等等。这些问题解决了,我想摆个谢师宴不算个多大的事。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强调要对党员干部实行“零容忍”。这是对权力的必然要求。但“零容忍”是有前提的,那就对违法违纪行为的决不宽窄,而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无以复加地对党员干部的任何事情都不能容忍。反腐败应该是有张力的,这种张力就体现在给党员干部一定的自律空间。事实上,我们找不到一个党员干部是完美无缺的,在制度层面,必须要求他们恪守纪律和法律的底线,而在自律层面,则最好让他们自己去努力提高。否则,不仅会牵涉过多的反腐败注意力,还会严重浪费反腐败资源,导致反腐效率的低下。这,不难从一些反复得不到解决的类型化腐败犯罪中得到启发。

 

新闻链接:http://news.sina.com.cn/c/2008-07-10/094915907088.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