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抗议无效,拒绝有理

(2008-06-12 21:30:20)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

抗议无效,拒绝有理

6月7日,在中国诗歌高峰年会暨独立诗歌奖颁奖典礼中,女诗人赵丽华上台领奖时,突然话锋一转,拒绝领奖。随后,她在博客上写道:“就在全国高考中,除四个省外,各省作文再次向现代诗歌设禁!中国现代诗歌和中国年轻一代最重要的一扇交流窗口再次被人为堵上!我们诗人们却继续在这里排队队、分果果。” (中国新闻网6月11日)

汶川大地震,诗歌成为最为效率的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据此有人提出了“诗歌复兴”的观点。但在我看来,这不过是诗歌在特定时期的一种特定表现而已——诗歌的式微并不能因为昙花一现而有所逆转。诗歌最近的一次的真正意义上的为世人所关注,恰恰是一年前赵丽华诗人所创造或者说随手涂鸦的“梨花体”。

这样看来,赵丽华此次发飚有其必然性。第一,她具有足够的知名度,可以认为是诗歌的形象代言人。在注意力时代,眼球是重要的,高雅如诗歌也概莫能外。在诗歌整体不招人待见的严峻形势下,并不是随便哪个诗人都可以发飚的——当然你是可以发飚的,关键是没人理你。区别在于,赵丽华她一发飚,就成了新闻。

第二,赵丽华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连结诗歌与大众的一个纽带,很多人因为诗歌知道赵丽华,但更多人因为赵丽华认识了诗歌,这无形之中让赵丽华多了一份责任感和担当。虽然赵丽华否认了“作秀”说,但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放弃了几万元的奖金,出国旅游的机会,得罪了整个诗歌圈”,很显然,如此大的代价,总得为了点什么吧?俗点是诗歌的地位,雅一点说诗歌的尊严。这个事谁来做合适呢?唯赵丽华。

只不过,这样的抗议是无效的。诗歌被高考作文所抛弃,其实根本原因不在诗歌本身如何如何,而在诗歌这种文体根本不适合进入高考。诗歌讲究人性化的表达,天马行空的想象,与应试教育格局下,有着条条框框限制的高考作文,实在是有着质的不同。你能找到欣赏诗歌的阅卷老师,未必找得到有能力为诗歌作评判的人,你能找到适合诗歌表达的作文题,却未必能找到标准。最有力的恐怕还在于一种最世俗的质疑:人家写了那么多字,你一首诗就搞定?

但我欣赏赵丽华这种拒绝的态度。愤怒出诗人,作为诗人,必须有勇气敢怒敢言,敢于表达不同的意见,更作为诗歌落寞下的诗人,必须有一种危机意识,必须做出试图挽救诗歌的努力,哪怕这种努力看上去如此绵薄。应该承认,赵丽华的拒绝是有理的,诗歌现在的确不是分果果的时候,而对于这一点,诗歌中人尤其要有清醒的认识。这是没落贵族最后的清高,也是诗人最起码的坚守。

上海作协副主席赵丽宏说过一句话,“多数诗人还在正常地工作”,被很多人视为一种讽刺。但我认为,这是一种很理性的表达,“多数诗人”中就包括赵丽华。

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08/0611/14/4E5P7A2K00011229.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