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法落实的政策是对权益的最大伤害

(2008-05-04 20:38:37)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

无法落实的政策是对权益的最大伤害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日前,经国务院法制办同意, 五四青年节半天假期的适用人群为14至28周岁的青年 ,全国3亿多青年将可享受这个假期。然而记者展开调查发现,虽然有了相关规定,但五四青年节半天假期却遭遇“落实难题”,大多单位没有通知放假,多数适龄青年也未享受这一法定假日。 (《广州日报》5月4日)

五四半天假”的新政策甫一出台,即因“14至28周岁”的放假年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而招致舆论普遍质疑。余音未了,质疑便已成为事实。显然,公众对此并不感到意外,或许也正因为如此,这一放假政策更加显得尴尬。

表面上看,“五四半天假”之所以没有得到落实,有许多外部原因,譬如一些单位响应不够积极,配合不力,甚至还包括适龄青年权益维护意识不强等等,但从根本上说,问题还是出在这一政策本身。除了年龄规定上的不可操作性外,政策的匆忙出台,宣传普及程度不高,“半天假”不符合公众的休假习惯,以及缺少必要的配套措施,也都处处体现了相关部门的草率和轻慢。因此,某种意义上说,“五四半天假”其实不是难以落实,而是根本无法落实。

放假政策的本意,是以公权力为保障,通过制度形式对个体权益的一种维护和张扬,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导向意义。因此,“放假”也可以说是一种社会利益和个体利益的再调整。譬如 五四”放假半天,就是想通过放假的形式在广大青年中倡导“五四”精神,让爱国精神回归。这样的初衷不可谓不善意,意义不可谓不重大 如果这种政策根本就无法落实,甚至从制订的那一刻起就没有充分考虑到它的可行性,没有赋予它起码的制度尊严,只是为政策而政策,那么不仅无法实现良好的初衷,反而会消解乃至摧毁公众对制度的信任和信心,进而对个体权益形成直接的伤害。

从现实来看,一些单位之所以表现消极,甚至根本无视“五四半天假”政策的存在,与相关部门的暖昧态度有着必然的联系。在法定假期都无法得到切实遵守的现实背景下,这样一个从内容到形式充满矛盾和争议的放假新政,意义有多大,并不难预期。更加耐人寻味的是,不仅仅是一些单位表现消极,“五四半天假”的直接受益者也显得非常漠然,不能不说是一个莫大的讽刺。这当然不能解释为适龄青年对其固有权益的放弃,而应理解为对现实的一种无奈,对制度的一种失望。

毫无疑问,这才是“五四半天假”遭冷遇的最大弊处所在:很多时候,无法落实的政策,比没有政策更可怕。没有政策影响的只是公众现实的可预期的有限利益,而无法落实的政策影响的却是公众未来的无法估量的利益。

新闻链接:http://news.sina.com.cn/c/2008-05-04/032215470462.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